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oxaliform | 850256-4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oxaliform
英文别名
——
doxaliform化学式
CAS
850256-41-6
化学式
C2H4O2*C36H36N2O14
mdl
——
分子量
780.739
InChiKey
DRTYUSMDKZRHQB-GFWDWEK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3
  • 重原子数:
    56.0
  • 可旋转键数:
    10.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7
  • 拓扑面积:
    295.78
  • 氢给体数:
    9.0
  • 氢受体数:
    1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Z-1-[4-(2-{[2-(2-aminooxyethoxy)ethyl]methylamino}ethoxy)phenyl]-1-(4-hydroxyphenyl)-2-phenylbutenedoxaliform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E/Z-N-(2-hydroxy-5-[(2-{2-[(2-{4-[1-(4-hydroxyphenyl)-2-phenylbut-1-enyl]phenoxy}ethyl)methylamino]ethoxy}ethoxyimino)methyl]benzamide)doxorubicin
    参考文献:
    名称:
    针对乳腺癌细胞的阿霉素-甲醛偶联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估。
    摘要:
    蒽环类抗肿瘤药阿霉素(DOX)作为广谱化疗药物已使用了数十年。最近的文献证据表明甲醛在细胞毒性机理中的作用,蒽环甲醛-甲醛偶联物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显着增强的活性。将阿霉素-甲醛缀合物特异性靶向癌细胞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化学疗法。报道了针对雌激素受体的阿霉素-甲醛缀合物的设计和11步合成,该缀合物通常在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甲醛以掩蔽的形式掺入,作为阿霉素和水杨酰胺之间的N-曼尼希键。水杨酰胺触发分子,先前已开发出可释放阿霉素-甲醛活性代谢物的物质,通过衍生化的乙二醇将T 1束缚到4-羟基他莫昔芬的E和Z混合物中。选择靶向组E / Z-4-羟基他莫昔芬具有紧密结合雌激素受体和抗雌激素结合位点的能力。评估目标阿霉素-甲醛共轭物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和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作为系链长度的函数。带有三甘醇链的先导化合物DOX-TEG-TAM以相对于E / Z-4-羟基他莫昔芬的2.5%的结合亲和力结合雌激素受体,
    DOI:
    10.1021/jm030352r
  • 作为产物:
    描述:
    柳胺苄心定碳酸氢钠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36h, 生成 doxaliform
    参考文献:
    名称:
    [EN] TARGETED DRUG-FORMALDEHYDE CONJUGA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FR] CONJUGUES CIBLES MEDICAMENT-FORMALDEHYDE ET PROCEDES DE FABRICATION ASSOCIES
    摘要:
    公开号:
    WO2005034856A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麻西罗霉素 领地霉素A盐酸盐 顺式-(铂-二氯(多柔比星)(叔-丁胺)) 阿霉素醇 阿霉素醇 阿霉素醇 阿霉素 阿霉素 阿雷西霉素 阿洛二霉素A 阿克那霉素B 阿克那霉素 S 阿克拉霉素 铁(3+)氯化12,17-二乙烯基-3-(3-{[3-(1H-咪唑-1-基)丙基]氨基}-3-羰基丙基)-7-(3-甲氧基-3-羰基丙基)-2,8,13,18-四甲基卟吩-21,22-二负离子(1:1:1) 道诺霉素 贝鲁比星 诺拉霉素 表阿霉素 表柔比星杂质 表柔比星EP杂质F 苯甲胺,3-[4-(1,1-二甲基乙基)苯氧基]- 美多比星 罗多比星 紫红霉素A 磷酸,2-乙基己基酯,加合2,2'-亚氨基二[乙醇] 磷酰氨基酰肼酸,2-[1-[4-[(3-氨基-2,3,6-三脱氧-a-L-来苏-六吡喃糖基)氧代]-1,2,3,4,6,11-六氢-2,5,12-三羟基-7-甲氧基-6,11-二羰基-2-萘并萘基]亚乙基]-N,N-二(2-氯乙基)-,4-溴苯基酯,盐酸盐,(2S-顺)-(9 硫霉菌素E 硫霉菌素B 硫霉菌素 盐酸阿柔比星 盐酸表柔比星 盐酸莎巴比星 盐酸氟西汀杂质 盐酸多柔比星 盐酸加柔比星 盐酸依达比星 盐酸佐柔比星 甲基N-[6-[(3-乙酰基-3,5,12-三羟基-10-甲氧基-6,11-二氧代-2,4-二氢-1H-并四苯-1-基)氧基]-3-羟基-2-甲基四氢吡喃-4-基]氨基甲酸酯 甲基7-乙酰氧基-4-({4-O-[3-O-乙酰基-2,6-二脱氧-4-O-(6-甲基-5-氧代四氢-2H-吡喃-2-基)己糖吡喃糖苷]-2,3,6-三脱氧-3-(二甲基氨基)己糖吡喃糖苷}氧基)-2-乙基-2,5,9-三羟基-6,11-二氧代-1,2,3,4,6,11-六氢-1-四c烯羧酸酯 甲基7,9-二乙酰氧基-4-({4-O-[3-O-乙酰基-2,6-二脱氧-4-O-(6-甲基-5-氧代四氢-2H-吡喃-2-基)己糖吡喃糖苷]-2,3,6-三脱氧-3-(二甲基氨基)己糖吡喃糖苷}氧基)-2-乙基-2,5-二羟基-6,11-二氧代-1,2,3,4,6,11-六氢-1-四c烯羧酸酯 甲基4-[5-[5-(4,5-二羟基-6-甲基四氢吡喃-2-基)氧基-4-羟基-6-甲基四氢吡喃-2-基]氧基-4-二甲基氨基-6-甲基四氢吡喃-2-基]氧基-2-乙基-2,5,7,10-四羟基-6,11-二氧代-3,4-二氢-1H-并四苯-1-羧酸酯 甲基4-({4-O-[3-O-乙酰基-2,6-二脱氧-4-O-(6-甲基-5-氧代四氢-2H-吡喃-2-基)己糖吡喃糖苷]-2,3,6-三脱氧-3-(二甲基氨基)己糖吡喃糖苷}氧基)-2-乙基-2,5,7,9-四羟基-6,11-二氧代-1,2,3,4,6,11-六氢-1-四c烯羧酸酯 甲基4-({4-(二甲基氨基)-5-[(2,9-二甲基-3-氧代八氢-2H,5aH-二吡喃并[2,3-b:4',3'-e][1,4]二恶英-7-基)氧基]-6-甲基四氢-2H-吡喃-2-基}氧基)-2-乙基-2,5,7,9-四羟基-6,11-二氧代-1,2,3,4,6,11-六氢-1-并四苯羧酸酯 甲基2-乙基-2,5-二羟基-6,11-二氧代-4-({2,3,6-三脱氧-4-O-[2,6-二脱氧-4-O-(6-甲基-5-氧代四氢-2H-吡喃-2-基)己糖吡喃糖苷]-3-(二甲基氨基)己糖吡喃糖苷}氧基)-1,2,3,4,6,11-六氢-1-T乙基r乙酰基烯羧酸酯 甲基(1R,2S,4S)-2,5,7-三羟基-6,11-二羰基-2-(2-羰基丙基)-4-({2,3,6-三脱氧-3-(二甲氨基)-4-O-[(2S,5S,6S)-5-{[(2S,5S,6S)-5-羟基-6-甲基四氢-2H-吡喃-2-基]氧代}-6-甲基四氢-2H-吡喃-2-基]-α-L-来苏-六吡喃糖基}氧代)-1,2,3,4,6,1 甲基(1R,2R,4S)-4-[4-二甲基氨基-5-[4-羟基-6-甲基-5-(6-甲基-5-氧代四氢吡喃-2-基)氧基四氢吡喃-2-基]氧基-6-甲基四氢吡喃-2-基]氧基-2-乙基-2,5,7,10-四羟基-6,11-二氧代-3,4-二氢-1H-并四苯-1-羧酸酯 环丁羧酸,3-(氯羰基)-2,2-二甲基-,甲基酯 烬灰红菌素X 烬灰红菌素B盐酸盐 流柔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