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
钌[RuH(CNN)(dppb)](1 ; CNN = 2-
氨基
甲基-6-
甲苯基
吡啶,dppb = 1,4-双(
二苯基膦基)
丁烷)在环境条件下与CO 2迅速不可逆地反应生成相应的
甲酸络合物2。与此相反,在Ru
氢化物1下进行反应,用
丙酮可逆地以生成茹
异丙醇与反应自由能Δ ģ ° ,298K = -3.1千卡/摩尔由测定1 1 H NMR在
四氢呋喃- d 8。密度泛函理论(DFT),校准到
酮插入的实验测得的自由能,用于评估和机制和
丙酮的插入和CO的能量学比较2成的
钌氢化物键1。计算得出的插入
丙酮的反应坐标包括通过
金属中的
氢化物转移和CNN
配体上N–H基团的质子转移逐步将外球二
氢转移至
丙酮。相反,通过最初的Ru-H
氢化物转移到CO 2来计算插入CO 2的最低能量路径然后将所得的经NH稳定的
甲酸盐旋转成与Ru-O结合的
甲酸盐。使用DFT计算来评估辅助
配体对CO 2插入热力学的影响,发现增加
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