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R,2R,6S,7R,7aR)-2-(tert-butyldimethylsiloxy)-6,7-isopropylidenedioxy-1-methoxypyrrolizidine | 1608130-5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R,2R,6S,7R,7aR)-2-(tert-butyldimethylsiloxy)-6,7-isopropylidenedioxy-1-methoxypyrrolizidine
英文别名
[(3aS,7R,8R,8aR,8bR)-8-methoxy-2,2-dimethyl-4,6,7,8,8a,8b-hexahydro-3aH-[1,3]dioxolo[4,5-a]pyrrolizin-7-yl]oxy-tert-butyl-dimethylsilane
(1R,2R,6S,7R,7aR)-2-(tert-butyldimethylsiloxy)-6,7-isopropylidenedioxy-1-methoxypyrrolizidine化学式
CAS
1608130-54-6
化学式
C17H33NO4Si
mdl
——
分子量
343.539
InChiKey
GRKVIVAJZCHBMO-QRTUWBS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40.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从 L-赤藓糖衍生的硝酮和烷氧基丙二烯合成一系列对映纯多羟基化双环 N-杂环
    摘要:
    两种不同的锂化烷氧基丙二烯和对映体纯 L-赤藓糖衍生的环硝酮 (+)-3 被用作制备新型双环 2H-1,2-恶嗪衍生物的前体,这些衍生物形成为单一的非对映异构体。高度立体选择性硼氢化/氧化序列提供了适用于合成一系列多羟基化双环 N-杂环的关键底物,包括独特的 5-oxaindolizidines,如 8 和 12。根据安装的保护基团,直接开环/再循环方案允许制备带有两个、三个或四个游离羟基的相应吡咯里西啶。通过颠倒反应步骤的顺序,合成了新型异构的氮杂双环[3.2.0]庚烷衍生物是吡咯里西啶和吲哚里西啶的低级同系物。检查了制备的新型多羟基化合物作为糖苷酶抑制剂的性质,但没有一种化合物显示出值得注意的活性。
    DOI:
    10.1002/ejoc.20130140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从 L-赤藓糖衍生的硝酮和烷氧基丙二烯合成一系列对映纯多羟基化双环 N-杂环
    摘要:
    两种不同的锂化烷氧基丙二烯和对映体纯 L-赤藓糖衍生的环硝酮 (+)-3 被用作制备新型双环 2H-1,2-恶嗪衍生物的前体,这些衍生物形成为单一的非对映异构体。高度立体选择性硼氢化/氧化序列提供了适用于合成一系列多羟基化双环 N-杂环的关键底物,包括独特的 5-oxaindolizidines,如 8 和 12。根据安装的保护基团,直接开环/再循环方案允许制备带有两个、三个或四个游离羟基的相应吡咯里西啶。通过颠倒反应步骤的顺序,合成了新型异构的氮杂双环[3.2.0]庚烷衍生物是吡咯里西啶和吲哚里西啶的低级同系物。检查了制备的新型多羟基化合物作为糖苷酶抑制剂的性质,但没有一种化合物显示出值得注意的活性。
    DOI:
    10.1002/ejoc.2013014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颈花脒 罗拉西坦 矛裂碱 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羧酸酯 瓶千里光碱N-氧化物 新瓶草千里光碱 异款冬碱 季普拉嗪 四氢-1H-吡咯里嗪-2(3H)-酮 四氢-1H-吡咯烷-7a(5H)-乙酸 四氢-1H-吡咯并吡咯烷-7a(5H)-乙胺二盐酸盐 四氢-1H-吡咯嗪-7a(5h)-乙酸乙酯 响铃豆碱 去甲一叶秋碱 六氢-吡咯嗪-1-酮 六氢-3-(羟甲基)-1H-吡咯里嗪-1,2,7-三醇 六氢-1H-吡咯里嗪-2-羧酸 六氢-1H-吡咯里嗪-2-甲腈 六氢-1H-吡咯里嗪 六氢-1H-吡咯嗪-7A-甲腈 倒千里光裂醇 二[[(1R,8R)-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基]2,4-二(4-羟基苯基)环丁烷-1,3-二羧酸酯 [(1S,8R)-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醇 [(1S,7R,8R)-7-[(Z)-2-甲基丁-2-烯酰基]氧基-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基 (Z)-2-(羟基甲基)丁-2-烯酸酯 7a-乙氧基-7,7-二甲基六氢-3H-吡咯里嗪-3-酮 7Alpha-双稠吡咯啶-乙酸盐酸盐 7Alpha-双稠吡咯啶-乙腈 7-羟基-1-氮杂双环[5.3.0]癸烷-2-酮 7-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酮 7,8-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 5-甲氧羰基甲基-1-氮杂双环[3.3.0]辛烷 5-氧代六氢-1H-吡咯里嗪-1-甲醛 5-(2-氨基乙基)-1-氮杂双环[3.3.0]辛烷 3-(羟基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2,7-三醇盐酸盐(1:1) 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胺 2(1H)-喹喔啉酮,3-氨基-7-甲基- 1H-吡咯啉嗪-2-胺,六氢-(9CI) 1H-吡咯啉嗪-1-酮,六氢-7-(羟甲基)- 1-氮杂二环[2.2.1]庚烷,3-(5-异[口噁]唑基)-,外-(9CI) 1-(六氢-1H-吡咯里嗪-1-基)乙酮 (六氢-1H-吡咯里嗪-7A-基)甲胺 (六氢-1H-吡咯啉-7a-基)甲醇 (八氢吲哚嗪-8A-基)甲胺 (八氢-9AH-喹啉嗪-9A-基)甲醇 (Z)-2-甲基-2-丁烯酸[(1S,2R,7aS)-六氢-1-羟基甲基-1H-吡咯里嗪-2-基]酯 (Z)-2-甲基-2-丁烯酸[(1S,2R,7aR)-六氢-2beta-羟基-1H-吡咯里嗪-1beta-基]甲基酯 (7aS)-四氢-1H-吡咯里嗪-2(3H)-酮 (7aS)-六氢-3H-吡咯里嗪-3-酮 (7aS)-2-甲基四氢-1H-吡咯里嗪-1,3(2H)-二酮 (7a-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