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methyl-2-hydroxy-3-cyclohexen-1-acetic acid lactone | 143682-20-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methyl-2-hydroxy-3-cyclohexen-1-acetic acid lactone
英文别名
(3aR,7aR)-3a-methyl-3,4,5,7a-tetrahydro-1-benzofuran-2-one
1-methyl-2-hydroxy-3-cyclohexen-1-acetic acid lactone化学式
CAS
143682-20-6
化学式
C9H12O2
mdl
——
分子量
152.193
InChiKey
QTUJTSYAAAQKPJ-VXNVDRB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methyl-2-hydroxy-3-cyclohexen-1-acetic acid lacton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84 %的产率得到6-(2-Hydroxyethyl)-6-methylcyclohex-2-e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超越传统的 C(sp3)–H 位点选择性获得不饱和双环内酯
    摘要:
    过渡金属催化在转化惰性 C-H 键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远端脂肪族 C-H 键的区域选择性激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没有定向模板的情况下。甲基 C-H 存在下亚甲基 C-H 键的活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在甲基 C-H 键存在下亚甲基 C-H 键的活化,形成不饱和双环内酯。该方案允许逆转脂肪族 C-H 键激活的一般选择性。计算研究表明,可逆的C-H活化之后是β-氢化物消除,生成Pd配位的环烯烃,该环烯烃经历立体选择性C-O环化,随后进行β-氢化物消除,得到双环不饱和内酯。通过含中环到大环的酸的脱氢内酯化以及与烯烃和烯丙醇的 C-H 烯化反应,突出了该反应的广泛普遍性。该方法大大简化了重要双环内酯的合成,双环内酯是天然产物以及药用活性分子的重要特征。
    DOI:
    10.1038/s41557-023-01295-x
  • 作为产物:
    描述:
    3-甲基-2-环己烯-1-醇 在 montmorillonite KSF lithium hydroxide 、 双氧水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5.67h, 生成 1-methyl-2-hydroxy-3-cyclohexen-1-acetic acid lact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中的克莱森重排:约翰逊原酸酯方案在双环内酯途径中的加速
    摘要:
    在DMF中使用酸性催化和短暂的微波热解已经实现了对原乙酸三乙酯的Claisen原酸酯重排和许多2-cycloalken-1-ol的催化。与常规的热解方法不同,通常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即可获得很高产率的重排产物,而克莱森产品本身无需进一步纯化。如此获得的产物的合成效用在官能化的双环内酯的一般合成中得到证明。
    DOI:
    10.1016/s0040-4020(01)80306-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cceleration of the orthoester Claisen rearrangement by clay catalyzed microwave thermolysis: expeditious route to bicyclic lactones
    作者:Robert S. Huber、Graham B. Jones
    DOI:10.1021/jo00047a041
    日期:1992.10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5-甲基-2-氧代苯并呋喃-3(2)-亚乙基)乙酸乙酯 顺式-1-((2-(5-氯-2-苯并呋喃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 顺式-1-((2-(5,7-二氯-2-苯并呋喃基)-4-乙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咪唑 顺式-1-((2-(2-苯并呋喃基)-4-乙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 霉酚酸酯杂质B 雷美替胺杂质3 雷美替胺杂质22 雷美替胺杂质 间甲酚紫 间甲基苯基(苯并呋喃-2-基)甲醇 长管假茉莉素C 钠1,4-二[(2-乙基己基)氧基]-1,4-二氧代-2-丁烷磺酸酯-3,3-二(4-羟基苯基)-2-苯并呋喃-1(3H)-酮(1:1:1) 金霉素 酪氨酸,b-羰基- 酞酸酐-d4 酚酞二丁酸酯 酚酞 酚红钠 酚红 邻苯二甲酸酐与马来酸酐,甘氨酰蜡素和二乙二醇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与己二醇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与三甘醇异壬醇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与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和2,5-呋喃二酮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与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2,5-呋喃二酮和2-乙基己酸苯甲酸酯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13C6 邻苯二甲酸酐-4-硼酸频哪醇酯 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二乙二醇,新戊二醇聚合物 邻甲酚酞二庚酸酯 邻甲酚酞二己酸酯 邻甲酚酞 贝康唑 表灰黄霉素 螺佐呋酮 螺[苯并呋喃-3(2H),4-哌啶] 螺[异苯并呋喃-1(3H),4’-哌啶]-3-酮 螺[异苯并呋喃-1(3H),4'-哌啶]-3-酮盐酸盐 螺[异苯并呋喃-1(3H),3’-吡咯烷]-3-酮 螺[1-苯并呋喃-2,1'-环丙烷]-3-酮 薄荷内酯 萘并[2,3-b]呋喃-8(4H)-酮,4a,5,6,7,8a,9-六氢-,顺- 莫罗卡尼 荨麻叶泽兰酮 荧光胺 苯酞-3-乙酸 苯酚,2-[3-(2-苯并呋喃基)-5,6-二氢-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6-基]- 苯酐二乙二醇共聚物 苯酐 苯甲酸,2-[(1,3-二羰基丁基)氨基]-,甲基酯 苯甲酸,2,2-二(羟甲基)丙烷-1,3-二醇,异苯并呋喃-1,3-二酮 苯甲酰氯化,3-甲氧基-4-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