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bromo-4-chloro-2-(4-chlorophenyl)-8-(phenylethynyl)quinazo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bromo-4-chloro-2-(4-chlorophenyl)-8-(phenylethynyl)quinazoline
英文别名
6-Bromo-4-chloro-2-(4-chlorophenyl)-8-(2-phenylethynyl)quinazoline;6-bromo-4-chloro-2-(4-chlorophenyl)-8-(2-phenylethynyl)quinazoline
6-bromo-4-chloro-2-(4-chlorophenyl)-8-(phenylethynyl)quinazo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2H11BrCl2N2
mdl
——
分子量
454.153
InChiKey
BKEPMXAJVWQTL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5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bromo-4-chloro-2-(4-chlorophenyl)-8-(phenylethynyl)quinazolinecopper(l) iodide 、 trans-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 dichloride 、 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1.0h, 生成 4-(2-(4-chlorophenyl)-4-(4-chlorophenylethynyl)-8-(phenylethynyl)quinazolin-6-yl)but-3-y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衍生自2-芳基-6-溴-4-溴-4-氯-8-碘喹唑啉的新型多碳取代喹唑啉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和DFT研究
    摘要:
    制备了一系列新颖的2-芳基-6-溴-4-氯-8-碘喹唑啉,并使其依次进行两步(Sonogashira和随后的一锅双Suzuki)和一锅三步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不对称的聚碳取代的喹唑啉。发现这些多卤代喹唑啉在交叉偶联中的选择性取决于C sp 2-卤素键的固有反应性,这与键离解能或键强度以及卤素原子在电子缺陷时的电子位置有关。脚手架(趋势:C sp 2 –I> C(4)–Cl> C sp 2–Br)。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发射光谱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溶液中制备的聚碳取代的喹唑啉的电子吸收和发射性质进行了评估。
    DOI:
    10.1016/j.tet.2015.11.014
  • 作为产物:
    描述:
    6-bromo-2-(4-chlorophenyl)-8-iodoquinazolin-4(3H)-one 在 copper(l) iodide 、 trans-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 dichloride 、 caesium carbonate三乙胺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30.0h, 生成 6-bromo-4-chloro-2-(4-chlorophenyl)-8-(phenylethynyl)quinaz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衍生自2-芳基-6-溴-4-溴-4-氯-8-碘喹唑啉的新型多碳取代喹唑啉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和DFT研究
    摘要:
    制备了一系列新颖的2-芳基-6-溴-4-氯-8-碘喹唑啉,并使其依次进行两步(Sonogashira和随后的一锅双Suzuki)和一锅三步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不对称的聚碳取代的喹唑啉。发现这些多卤代喹唑啉在交叉偶联中的选择性取决于C sp 2-卤素键的固有反应性,这与键离解能或键强度以及卤素原子在电子缺陷时的电子位置有关。脚手架(趋势:C sp 2 –I> C(4)–Cl> C sp 2–Br)。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发射光谱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溶液中制备的聚碳取代的喹唑啉的电子吸收和发射性质进行了评估。
    DOI:
    10.1016/j.tet.2015.11.0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FT study of novel polycarbo-substituted quinazolines derived from the 2-aryl-6-bromo-4-chloro-8-iodoquinazolines
    作者:Hugues K. Paumo、Malose J. Mphahlele、Lydia Rhyman、Ponnadurai Ramasami
    DOI:10.1016/j.tet.2015.11.014
    日期:2016.1
    A series of novel 2-aryl-6-bromo-4-chloro-8-iodoquinazolines were prepared and subjected to sequential two-step (Sonogashira and subsequent one-pot bis-Suzuki) and one-pot three-step Sonogashi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to afford unsymmetrical polycarbo-substituted quinazolines. Selectivity in the cross-coupling for these multihalogenated quinazolines was found to depend on both the intrinsic reactivity
    制备了一系列新颖的2-芳基-6-溴-4-氯-8-碘喹唑啉,并使其依次进行两步(Sonogashira和随后的一锅双Suzuki)和一锅三步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不对称的聚碳取代的喹唑啉。发现这些多卤代喹唑啉在交叉偶联中的选择性取决于C sp 2-卤素键的固有反应性,这与键离解能或键强度以及卤素原子在电子缺陷时的电子位置有关。脚手架(趋势:C sp 2 –I> C(4)–Cl> C sp 2–Br)。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发射光谱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溶液中制备的聚碳取代的喹唑啉的电子吸收和发射性质进行了评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