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hydroxy-4a,6-dimethyl-2H,3H,4aH-furo[2,3-b]thiaz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hydroxy-4a,6-dimethyl-2H,3H,4aH-furo[2,3-b]thiazine
英文别名
4a,6-Dimethyl-2,3-dihydrofuro[2,3-b][1,4]thiazin-7-ol;4a,6-dimethyl-2,3-dihydrofuro[2,3-b][1,4]thiazin-7-ol
7-hydroxy-4a,6-dimethyl-2H,3H,4aH-furo[2,3-b]thiaz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8H11NO2S
mdl
——
分子量
185.247
InChiKey
HUZUPVRPBUTQG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67.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4-dihydroxy-2,5-dimethyl-3(2H)-furan-3-one巯基乙胺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49%的产率得到7-hydroxy-4a,6-dimethyl-2H,3H,4aH-furo[2,3-b]thi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L-半胱氨酸对葡萄糖和L-脯氨酸形成苦味氨基己糖还原酮的影响:新型呋喃[2,3-b]噻嗪的鉴定。
    摘要:
    葡萄糖和L-脯氨酸的1 + 1混合物的热处理导致形成强烈的苦味,这在大量形成的苦味双吡咯烷醇(1)和吡咯烷己糖还原酮(2)中得到反映。在L-半胱氨酸存在下加热反应混合物大大减少了这些氨基己糖还原酮的量,从而降低了苦味的强度。对半胱氨酸引起的苦味减少的机理的研究表明,氨基己糖还原酮的前体,即己糖衍生的乙酰基福明(3),更容易与L-半胱氨酸反应形成7-羟基-4a,6-二甲基-2H,3H,4aH-呋喃[2,3-b]噻嗪(4),一种以前未知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比用L-脯氨酸生成氨基己糖还原酮1和2,从而阻止了苦味化合物的形成。
    DOI:
    10.1021/jf990315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fluence of <scp>l</scp>-Cysteine on the Formation of Bitter-Tasting Aminohexose Reductones from Glucose and <scp>l</scp>-Proline: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Furo[2,3-<i>b</i>]thiazine
    作者:Thomas Hofmann
    DOI:10.1021/jf9903152
    日期:1999.11.1
    Thermal treatment of a 1 + 1 mixture of glucose and L-prolin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nse bitter taste being reflected in high amounts of the bitter-tasting bispyrrolidino- (1) and pyrrolidinohexose reductones (2) formed. Heating the reaction mixture in the presence of L-cysteine drastically reduced the amounts of these aminohexose reductones and, thereby, the intensity of the bitter taste
    葡萄糖和L-脯氨酸的1 + 1混合物的热处理导致形成强烈的苦味,这在大量形成的苦味双吡咯烷醇(1)和吡咯烷己糖还原酮(2)中得到反映。在L-半胱氨酸存在下加热反应混合物大大减少了这些氨基己糖还原酮的量,从而降低了苦味的强度。对半胱氨酸引起的苦味减少的机理的研究表明,氨基己糖还原酮的前体,即己糖衍生的乙酰基福明(3),更容易与L-半胱氨酸反应形成7-羟基-4a,6-二甲基-2H,3H,4aH-呋喃[2,3-b]噻嗪(4),一种以前未知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比用L-脯氨酸生成氨基己糖还原酮1和2,从而阻止了苦味化合物的形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雷尼替丁EP杂质J 苯乙酮乙烷-1,2-二基二硫代缩醛 苯丙酮乙烷-1,2-二基二硫代缩醛 硫代磷酸O,O-二乙基S-[2,2-二(乙硫基)丙基]酯 硫代二碳酸叔丁基乙基酯 硫代二碳酸 1-乙基 3-异丙基酯 甲硫基甲酸叔丁酯 甲氧基甲基硫烷基乙烷 甲氧基二硫代甲酸甲酯 甲氧基(甲基硫烷基)甲烷 甲基二[[(二甲基氨基)硫代甲酰]硫代]乙酸酯 甲基8-氧代-6,10-二硫杂螺[4.5]癸烷-7-羧酸酯 环线威 环己基甲硫基甲基醚 环己基二乙酸二乙酯 双(硫代甲氧基甲基)硫醚 双(亚甲基二硫代)四硫富瓦烯 六氢-2'3A-二甲基螺[1,3-二硫环戊并[4,5-B]呋喃-2,3'(2'H)-呋喃] 亚甲基二(氰基亚胺硫代碳酸甲酯) 亚甲基二(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二邻茴香醚 二硫氰基甲烷 二硫代丁酸甲酯 二甲硫基甲烷 二甲氧基-[(2-甲基-1,3-氧硫杂环戊烷-2-基)甲硫基]-巯基膦烷 二异丙基黄原酸酯 二(硫代碳酸 O-丁基酯)硫代酸酐 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亚甲基酯 二(乙硫基)甲烷 二(乙硫基)乙酸乙酯 二(乙氧基硫代羰基)硫醚 二(2-氨基乙基硫基)甲烷 乙醛,二(甲硫基)- 乙酸甲硫甲酯 乙氧基甲基异硫脲盐酸盐 乙丙二砜 乙丁二砜 丙烷-2、2-二基双(磺胺二基)二乙胺 丙烷-2,2-二基双(硫)基]二乙酸 三硫丙酮 [(异丙氧基硫基甲酰基硫基)硫基甲酰基硫基]硫代甲酸O-异丙基酯 [(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甲基氰基亚氨二硫代碳酸酯 [(2-羧基乙氧基)甲基]二甲基-锍溴化物(1:1) S-甲基O-(2-甲基丙基)二硫代碳酸酯 S-烯丙基 O-戊基二硫代碳酸酯 S-(环戊基甲基)O-甲基二硫代碳酸酯 O-烯丙基S-(2-巯基乙基)硫代碳酸酯 O-烯丙基S-(1-癸基)硫代碳酸酯 O-乙基黄原酸乙酯 O-乙基S-(3-氧代丁烷-2-基)二硫代碳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