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2-((5-brom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2-(hydroxymethyl)propane-1,3-diol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2-((5-brom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2-(hydroxymethyl)propane-1,3-diol
英文别名
2-(5-brom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2-(hydroxymethyl)propane-1,3-diol
(E)-2-((5-brom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2-(hydroxymethyl)propane-1,3-diol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1H14BrNO4
mdl
——
分子量
304.14
InChiKey
VYXIAZMAMSTAGX-YIXHJXP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9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93.28
  • 氢给体数:
    4.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odium azide 、 copper(II) nitrate trihydrate(E)-2-((5-brom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2-(hydroxymethyl)propane-1,3-diol甲醇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7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烷氧基和叠氮桥连一维铜(II)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相互作用
    摘要:
    由 H 4的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一维叠氮基和烷氧基桥接的 Cu(II) 配位聚合物 [Cu 2 (H 3 L)(μ-H 2 L)(μ-N 3 )] n (1) L、Cu(NO 3 ) 2 ·3H 2 O 和 NaN 3的甲醇溶液,其中 H 4 L 是 ( E)-2-((5-溴-2-羟基亚苄基)氨基)-2-(羟甲基)丙烷-1,3-二醇。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法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1进行了表征。光谱和结构研究都证实了席夫碱和叠氮化物配体的存在。叠氮桥和烷氧基桥将两个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 Cu(II) 离子连接起来。席夫碱配体 H 4 L 显示出两种配位模式,分别作为 H 3 L -和 H 2 L 2-到金属芯。叠氮基配体显示端对端和端对端桥接模式。在 1.8-300 K 范围内进行的磁性研究表明,铜 (II) 离子之间的总体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醇盐桥的耦合。我们已经通过 DFT 计算计算了磁耦合
    DOI:
    10.1016/j.jssc.2021.122484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5-溴水杨醛甲醇 为溶剂, 以56%的产率得到(E)-2-((5-brom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2-(hydroxymethyl)propane-1,3-diol
    参考文献:
    名称:
    来自 TRIS 和邻羟基芳烃甲醛的席夫碱:固态和溶液中的结构和互变异构平衡
    摘要:
    通过简单氨基多元醇 (TRIS) 与 5-溴-和 5-碘水杨醛以及 2-羟基-1-萘醛的常规缩合生成的三种席夫碱已在溶液和固体状态下得到充分表征。该研究提供了对亚胺-烯胺平衡的完整分析,并阐明了氢转移的机制,这在文献中一直存在争议。B3LYP/6-31G* 和 M06-2X/6-311++G** 水平的理论研究进一步补充了伴随电子密度图的低温 X 射线衍射。为了确定晶体堆积对互变异构稳定性的影响,还通过计算模拟了晶格。该协议涉及对具有亚胺或烯胺结构的核心互变异构体周围的超分子簇的评估。这样的分析,与固态数据完全一致,揭示了水杨酸衍生物的两性离子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相比之下,这些物质在溶液中表现出优先亚胺形式,而萘基化合物在所有情况下都表现出普遍的酮-烯胺结构
    DOI:
    10.1002/ejoc.20110027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chiff Bases from TRIS and ortho-Hydroxyarenecarbaldehydes: Structures and Tautomeric Equilibria in the Solid State and in Solution
    作者:R. Fernando Martínez、Martín Ávalos、Reyes Babiano、Pedro Cintas、José L. Jiménez、Mark E. Light、Juan C. Palacios
    DOI:10.1002/ejoc.201100275
    日期:2011.6
    ascertain the influence of crystal packing on tautomeric stability, the lattice has also been simulated by computation. This protocol involves the assessment of a supramolecular cluster around a core tautomer possessing either imine or enamine structures. Such an analysis, in full agreement with solid-state data, reveals the greater stability of zwitterionic structures for the salicyl derivatives. In contrast
    通过简单氨基多元醇 (TRIS) 与 5-溴-和 5-碘水杨醛以及 2-羟基-1-萘醛的常规缩合生成的三种席夫碱已在溶液和固体状态下得到充分表征。该研究提供了对亚胺-烯胺平衡的完整分析,并阐明了氢转移的机制,这在文献中一直存在争议。B3LYP/6-31G* 和 M06-2X/6-311++G** 水平的理论研究进一步补充了伴随电子密度图的低温 X 射线衍射。为了确定晶体堆积对互变异构稳定性的影响,还通过计算模拟了晶格。该协议涉及对具有亚胺或烯胺结构的核心互变异构体周围的超分子簇的评估。这样的分析,与固态数据完全一致,揭示了水杨酸衍生物的两性离子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相比之下,这些物质在溶液中表现出优先亚胺形式,而萘基化合物在所有情况下都表现出普遍的酮-烯胺结构
  • Crystal structure and magnetic interactions of a new alkoxido and azido bridged 1D copper(II) coordination polymer
    作者:Rahman Bikas、Maria Korabik、Joaquín Sanchiz、Nader Noshiranzadeh、Prinaz Mirzakhani、Amanda Gałkowska、Daria Szeliga、Anna Kozakiewicz-Piekarz
    DOI:10.1016/j.jssc.2021.122484
    日期:2021.11
    ligands. Azido and alkoxido bridges connect two Cu(II) ions with different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s. The Schiff base ligand, H4L, shows two coordination modes acting as H3L− and H2L2− to the metal cores. The azido ligands show both end-on and end-to-end bridging modes. The magnetic study performed in the 1.8–300 ​K range shows an overall 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 among the copper(II) ions dominated by the
    由 H 4的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一维叠氮基和烷氧基桥接的 Cu(II) 配位聚合物 [Cu 2 (H 3 L)(μ-H 2 L)(μ-N 3 )] n (1) L、Cu(NO 3 ) 2 ·3H 2 O 和 NaN 3的甲醇溶液,其中 H 4 L 是 ( E)-2-((5-溴-2-羟基亚苄基)氨基)-2-(羟甲基)丙烷-1,3-二醇。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法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1进行了表征。光谱和结构研究都证实了席夫碱和叠氮化物配体的存在。叠氮桥和烷氧基桥将两个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 Cu(II) 离子连接起来。席夫碱配体 H 4 L 显示出两种配位模式,分别作为 H 3 L -和 H 2 L 2-到金属芯。叠氮基配体显示端对端和端对端桥接模式。在 1.8-300 K 范围内进行的磁性研究表明,铜 (II) 离子之间的总体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醇盐桥的耦合。我们已经通过 DFT 计算计算了磁耦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