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氟磷酸 | 13779-41-4

中文名称
二氟磷酸
中文别名
二氟代磷酸(无水);二氟代磷酸;二氟磷酸(无水)
英文名称
difluorophosphoric acid
英文别名
difluorophosphinic acid
二氟磷酸化学式
CAS
13779-41-4
化学式
F2HO2P
mdl
——
分子量
101.977
InChiKey
DGTVXEHQMSJRP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5 °C
  • 沸点:
    115,9°C
  • 密度:
    1,583 g/cm3
  • 溶解度:
    与H2O反应
  • 物理描述:
    Difluorophosphoric acid, anhydrous appears as a mobile colorless strongly fuming liquid. Density 1.583 g / cm3. Corrosive to glass, fabric, metals and tissue.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C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
  • 危险品运输编号:
    3264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8
  • 安全说明:
    S26,S27,S36/37/39,S45
  • 储存条件:
    库房应保持通风、低温和干燥的环境。

SDS

SDS:b503293bdf082e5af8e4ed61e39249b8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氟代磷酸(无水);二氟磷酸(无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fluorophosphoric acid anhydrous;Phosphorodifiuoridic acid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3779-41-4
分子式: F 2 HO 2 P
分子量: 101.9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二氟代磷酸(无水);二氟磷酸(无水)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氟代磷酸 100 13779-41-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为腐蚀性刺激物,误服或皮肤吸收会中毒。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具有腐蚀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氟化氢、氧化磷。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不燃。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爆炸上限[%(V/V)]: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喷水雾可减少蒸发。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将污染地面撒上苏打灰,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碱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挥发性无色液体。
pH:
熔点(℃): -75
沸点(℃): 116
相对密度(水=1): 1.583(25/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52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引燃温度(℃):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分子式: F 2 HO 2 P
分子量: 101.98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作催化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氟化氢、氧化磷。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未见毒性资料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028
UN编号: 1768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5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类别:腐蚀物品
储运特性:库房需保持通风、低温和干燥环境
灭火剂:干砂
职业暴露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为2.5毫克/立方米(氟)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氟磷酸四磷十氧化物 作用下,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二氟磷酸酸酐
    参考文献:
    名称:
    Robinson, E. A.,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62, vol. 40, p. 1725 - 1729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磷酰氟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二氟磷酸
    参考文献:
    名称:
    Lange, W., Berichte der Deuts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 1927, vol. 60, p. 962 - 970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氯乙腈二氟磷酸potassium phosph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腈类化合物、电解液、二次电池和装置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腈类化合物、以及包括该腈类化合物的电解液、二次电池和装置。本申请的腈类化合物由式I所示,式I中各基团的限定如说明书所述。本申请的腈类化合物能够显著改善其与石墨、硅等负极的兼容性;并且可以改善高电压正极的循环稳定性。同时包括该腈类化合物的电解液对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有一定提升。#imgabs0#
    公开号:
    CN118165031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LiPF[sub 6]-Based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作者:Christopher L. Campion、Wentao Li、Brett L. Lucht
    DOI:10.1149/1.2083267
    日期:——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lytes 1.0 M LiPF 6 in one or more carbonate solven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diethyl carbonate (DEC), ethylene carbonate (EC), a 1:1 mixture of EC/dimethyl carbonate (DMC), and a 1:1:1 mixture EC/DMC/DEC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ultinuclear nuclear magnetic spectroscop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elective detection
    已经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1.0 M LiPF 6 在一种或多种碳酸酯溶剂中的热分解。已通过多核核磁光谱研究了含有碳酸二乙酯 (DEC)、碳酸亚乙酯 (EC)、EC/碳酸二甲酯 (DMC) 的 1:1 混合物和 EC/DMC/DEC 的 1:1:1 混合物的电解质,具有质量选择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和尺寸排阻色谱。热分解产生的产物包括:二氧化碳 (CO 2 )、乙烯 (CH 2 CH 2 )、二烷基醚 (R 2 O)、烷基氟化物 (RF)、氟氧化磷 (OPF 3 )、氟磷酸盐 [OPF 2 OR、OPF(OR ) 2 ]、氟磷酸[OPF 2 OH、OPF(OH) 2 ]和低聚环氧乙烷。在所有 LiPF 6 /碳酸盐电解质中,分解机制是相似的。痕量质子杂质导致 OPF 2 OR 的生成,其自动催化分解 LiPF 6 和碳酸盐。DEC的存在导致乙烯的生成,而EC的存在导致封端的低聚环氧乙烷[OPF
  • AgPO<sub>2</sub>F<sub>2</sub>and Ag<sub>9</sub>(PO<sub>2</sub>F<sub>2</sub>)<sub>14</sub>: the first Ag(<scp>i</scp>) and Ag(<scp>i</scp>)/Ag(<scp>ii</scp>) difluorophosphates with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s
    作者:Przemysław J. Malinowski、Dominik Kurzydłowski、Wojciech Grochala
    DOI:10.1039/c5dt02004b
    日期:——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is presented of novel AgPO2F2and AgI4AgII5(PO2F2)14salts including their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提供了关于新型AgPO2F2和AgI4AgII5(PO2F2)14盐类的详细表征,包括它们复杂的晶体结构和热分解特性。
  • Homoleptic borates and aluminates containing the difluorophosphato ligand – [M(O<sub>2</sub>PF<sub>2</sub>)<sub>x</sub>]<sup>y−</sup>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作者:Christoph Schulz、Philipp Eiden、Petra Klose、Andreas Ermantraut、Michael Schmidt、Arnd Garsuch、Ingo Krossing
    DOI:10.1039/c5dt00469a
    日期:——
    tetracoordinate Li[Al(O2PF2)4]. A singly charged WCA was realized by the exchange of the central aluminum atom for boron. The [B(O2PF2)4]− anion was prepared starting from BH3·S(CH3)2 and boron tribromide leading to the protic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IL) [H(S(CH3)2)][B(O2PF2)4] and the neat liquid Brønsted acid H[B(O2PF2)4],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ynthesis with regard to the
    弱配位阴离子(WCAs)与二氟磷酸根配体(O 2 PF 2)是本研究的目标。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制备经过充分研究的[Al(OR)4 ] -型均铝酸盐。初始靶结构Li [Al(O 2 PF 2)4 ]的制备由于中心铝原子的路易斯酸性保留而失败。而是形成了Li 3 [Al(O 2 PF 2)6 ]和Al(O 2 PF 2)3用六配位铝原子观察到的H 2 O 3,并通过NMR,IR和X射线晶体学证实。推测这些化合物的可能机理是溶剂诱导的四配位Li [Al(O 2 PF 2)4 ]的歧化。通过将中心铝原子交换为硼,可以实现单电荷WCA。从BH 3 ·S(CH 3)2和三溴化硼开始制备[B(O 2 PF 2)4 ] -阴离子,从而生成质子室温离子液体(IL)[H(S(CH 3)2) ] [B(O 2 PF 2)4 ]和纯净的布朗斯台德酸H [B(O 2 PF 2)4 ]表示相对于Dove等人的第一个实验,合成得到了显着改善。[B(O
  • Difluorophosphate complexes of chromium, manganese, iron, cobalt, and nickel
    作者:Michael F. A. Dove、Richard C. Hibbert、Norman Logan
    DOI:10.1039/dt9850000707
    日期:——
    Fe(O2PF2)3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magnetic measurements [M(O2PF2)2·HPO2F2], and Móssbauer spectroscopy (iron compounds). All the compounds appear to be polymeric with bidentate bridging difluorophosphate groups and the metal atoms in octahedral environments.
    化合物M(O 2 PF 2)2 ·HPO 2 F 2(M = Mn,Fe,Co或Ni),Cr(O 2 PF 2)3 ·HPO 2 F 2和两种新形式的Fe(O制备了2 PF 2)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磁测量进行了表征[M(O 2 PF 2)2 ·HPO 2 F 2]和Móssbauer光谱(铁化合物)。在八面体环境中,所有化合物似乎都是带有双齿桥接的二氟磷酸酯基团和金属原子的聚合物。
  • Multinuclea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some phosphorus(V) compounds with inorganic acids. The protonating abilities of HNO3, MeSO3H, and HPO2F2 towards the phosphoryl group
    作者:Richard C. Hibbert、Norman Logan
    DOI:10.1039/dt9850000865
    日期:——
    of the phosphoryl group. For HPO2F2 the changes in δ(17O) and δ(31P) were less informative although 1J(P–F) appears to increase smoothly with increasing protonation. The same trend in 1J(P–F) is observed for solutions of Na2PO3F in some inorganic acids (MeSO3H, CF3CO2H, HNO3, HSO3Cl, and 25 oleum). The POCl3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bility of HNO3 to protonate the phosphoryl group is significantly
    研究了质子化对磷酰基化合物POCl 3和HPO 2 F 2的31 P和17 O nmr参数的影响。对于POCl 3,随着磷酸基质子化的增加,δ(17 O)和1 J(PO)降低,而δ(31 P)升高。对于HPO 2 F 2,虽然1 J(PF)似乎随着质子化的增加而平稳增加,但δ(17 O)和δ(31 P)的变化所提供的信息较少。1 J中的相同趋势在某些无机酸(MeSO 3 H,CF 3 CO 2 H,HNO 3,HSO 3 Cl和25发烟硫酸)中,Na 2 PO 3 F的溶液观察到(PF )。POCl 3结果表明,HNO 3质子化磷酸基的能力显着大于根据Hammett酸度函数测量所预期的能力,而MeSO 3 H的质子化能力如基于Hammett所预期的HPO 3 F和HSO 2 F 2的功能低于HNO 3和MeSO 3H,与液态HCl相当。HNO 3,MeSO 3 H和HPO 2 F 2中POBr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