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四氯化硒 | 10026-03-6

中文名称
四氯化硒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elenium(IV) chloride
英文别名
selenium(IV) chloride Cl4Se, β;Selenium tetrachloride
四氯化硒化学式
CAS
10026-03-6
化学式
Cl4Se
mdl
——
分子量
220.772
InChiKey
LNBXMNQCXXEHF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00-210 °C
  • 沸点:
    288°C
  • 密度:
    2.6 g/mL at 25 °C(lit.)
  • 溶解度:
    与H2O反应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0.2 mg/m3NIOSH: IDLH 1 mg/m3; TWA 0.2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b> <p></p> </b>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8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代谢
硒可能通过吸入和摄入被吸收,而一些硒化合物也可能通过皮肤被吸收。一旦进入体内,硒主要分布到肝脏和肾脏。硒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碘甲状腺原氨酸5'-脱碘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组成部分。有机硒首先被代谢成无机硒。无机硒逐步还原为中间体氢硒化物,然后被转化为硒磷酸和硒半胱氨酸tRNA并整合到硒蛋白中,或者在被转化为硒化物的甲基化代谢物后排入尿液中。元素硒在排泄前也会被甲基化。硒主要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但某些硒化合物也可能通过呼吸排出。(L619)
Selenium may be absorbed through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while some selenium compounds may also be absorbed dermally. Once in the body, selenium is distributed mainly to the liver and kidney. Selenium is an essential micronutrient and is a component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iodothyronine 5'-deiodinases, and thioredoxin reductase. Organic selenium is first metabolized into inorganic selenium. Inorganic selenium is reduced stepwise to the intermediate hydrogen selenide, which is either incorporated into selenoproteins after being transformed to selenophosphate and selenocysteinyl tRNA or excreted into the urine after being transformed into methylated metabolites of selenide. Elemental selenium is also methylated before excretion. Selenium is primarily eliminated in the urine and feces, but certain selenium compounds may also be exhaled. (L619)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硒可以轻易地替代生物分子中的硫,并在许多生化反应中替代硫,特别是在硒的浓度高而硫的浓度低时。通过影响线粒体和微囊电子传递,使细胞呼吸中氧化反应所需的巯基酶失活,这可能是急性硒中毒的一个原因。硒代甲硫氨酸(一种常见的有机硒化合物)似乎也可以随机地替代蛋白质合成中的甲硫氨酸。这种替代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性,例如,通过改变二硫键。无机形态的硒似乎通过氧化还原催化与组织巯基反应,导致形成活性氧种,并通过氧化应激造成损害。(L619)
Selenium readily substitutes for sulfur in biomolecules and in many biochemical reactions, especial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elenium is high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ur is low. Inactivation of the sulfhydryl enzymes necessary for oxidative reactions in cellular respiration, through effects on mitochondrial and microsomal electron transport, might contribute to acute selenium toxicity. Selenomethionine (a common organic selenium compound) also appears to randomly substitute for methionine in protein synthesis. This substitution may affec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bility of the protein, for example, by altering disulfide bridges. Inorganic forms of selenium appear to react with tissue thiols by redox catalysis, 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causing damage by oxidative stress. (L619)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3, 其对人类致癌性无法分类。
3, 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L135)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健康影响
长期口服高浓度硒化合物可以导致一种称为硒中毒的疾病。硒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脱发、指甲变脆和神经系统异常(如四肢麻木和其他奇怪的感觉)。动物研究显示,硒还可能影响精子生产和女性生殖周期。
Chronic oral exposure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elenium compounds can produce a disease called selenosis. The major signs of selenosis are hair loss, nail brittleness, and neurological abnormalities (such as numbness and other odd sensations in the extremities). Anim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elenium may also affect sperm production and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cycle. (L619)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口服(L619);吸入(L619);皮肤给药(L619)
Oral (L619) ; inhalation (L619) ; dermal (L619)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症状
短期内口服高浓度的硒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短暂接触空气中的高浓度元素硒或二氧化硒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刺激、支气管炎、呼吸困难以及胃痛。长期接触这两种空气传播形式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刺激、支气管痉挛和咳嗽。
Short-term oral exposure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elenium may cause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Brief exposures to high levels of elemental selenium or selenium dioxide in air can result in respiratory tract irritation, bronchitis, difficulty breathing, and stomach pains. Longer-term exposure to either of these air-borne forms can cause respiratory irritation, bronchial spasms, and coughing. (L619)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T,N
  • 安全说明:
    S20/21,S22,S26,S28,S36/37/39,S45,S60,S61
  • 危险类别码:
    R33,R50/53,R23/24/25,R34,R23/25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90 6.1/PG 2
  • RTECS号:
    VS7875000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8
  • 危险标志:
    GHS06,GHS08,GHS09
  • 危险性描述:
    H301 + H331,H373,H41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73,P301 + P310,P311,P501
  • 储存条件:
    库房应保持通风、低温和干燥,并与其他酸类及食品分开储存和运输。

SDS

SDS:10d08b7a2f0f639b4a6ee1ef554d90d4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四氯化硒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3)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类别2)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1)
慢性水生毒性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31 吸入会中毒。
H373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警告申明
预防
P260 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措施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 就诊。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91 收集溢出物。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l4Se
分子式
: 220.77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Selenium tetrachloride
-
CAS 号 10026-03-6
EC-编号 233-053-5
索引编号 034-002-00-8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急性硒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包括神经过敏、抽搐、困倦。其他症状可能包括皮肤出疹、疲乏、肠胃
痛、牙齿脱色和溃烂,口臭(大蒜味),以及部分头发和指甲脱落。慢性吸入症状包括:脸色苍白、舌苔、贫
血、黏膜刺激、腰痛、肝脾损伤,以及任何前面提到的症状。慢性接触含硒化合物能引起呼吸和汗液大蒜味、
皮炎、中度情绪不稳定。, 贫血, 皮炎,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氯化氢气体, 硒/氧化硒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戴呼吸罩。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防止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对湿度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CAS 号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Selenium 10026-03-6 PC- 0.1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etrachloride TWA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以前和操作过此产品之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沉浸保护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 3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 Z677272, 规格 M)
0,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 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 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99型(US)
或P2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颜色: 黄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170 - 196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288 °C 在 1,013 hPa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2.6 g/mL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强酸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皮下的 - 豚鼠 - 19 mg/kg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3 - 第3组:未被分类为对人类致癌 (Selenium tetrachloride)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会中毒。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会中毒。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被吸收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急性硒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包括神经过敏、抽搐、困倦。其他症状可能包括皮肤出疹、疲乏、肠胃
痛、牙齿脱色和溃烂,口臭(大蒜味),以及部分头发和指甲脱落。慢性吸入症状包括:脸色苍白、舌苔、贫
血、黏膜刺激、腰痛、肝脾损伤,以及任何前面提到的症状。慢性接触含硒化合物能引起呼吸和汗液大蒜味、
皮炎、中度情绪不稳定。, 贫血, 皮炎,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VS7875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290 国际海运危规: 3290 国际空运危规: 3290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TOXIC SOLID, CORROSIVE, INORGANIC, N.O.S. (Selenium tetrachloride)
国际海运危规: TOXIC SOLID, CORROSIVE, INORGANIC, N.O.S. (Selenium tetrachloride)
国际空运危规: Toxic solid, corrosive, inorganic, n.o.s. (Selenium tetrachlorid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6.1 (8) 国际海运危规: 6.1 (8) 国际空运危规: 6.1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生产方法: 由元素硒与氯化砜或在加热情况下与氯化亚砜作用制得。保存于安瓿中。

类别 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剧毒

可燃性危险特性 不燃;受热或遇水、酸时会释放剧毒硒化氢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应保持通风、低温和干燥,并与酸类及食品分开储存和运输

灭火剂 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职业标准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LV-TWA):0.2 毫克/立方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0.3 毫克/立方米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AGARWAL, M. K.;RAO, V. V., BULL. ELECTROCHEM, 5,(1989) N0, C. 767-769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生成 四氯化硒
    参考文献:
    名称:
    NANDZE, MITIO;NISIMURA, YAMAXARU;VATANABEH, CACAO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eudel, Ralf; Jensen, Detlef; Plinke, Bettina, 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B: Chemical Sciences, 1987, vol. 42, # 2, p. 163 - 168
    作者:Steudel, Ralf、Jensen, Detlef、Plinke, Bettina
    DOI:——
    日期:——
  • DERKACH N. YA.; BARASHENKOV G. G.; LEVCHENKO E. S., ZH. ORG. XIMII, 1979, 15, HO 7, 1547-1551
    作者:DERKACH N. YA.、 BARASHENKOV G. G.、 LEVCHENKO E. S.
    DOI:——
    日期:——
  • GARRATT D. G.; UJJAINWALLA M.; SCHMID G. H., J. ORG. CHEM., 1980, 45, NO 7, 1206-1208
    作者:GARRATT D. G.、 UJJAINWALLA M.、 SCHMID G. H.
    DOI:——
    日期:——
  • BERTINI V.; LUCCHESINI F.; MUNNO A. DE, SYNTHESIS, 1979, NO 12, 979-980
    作者:BERTINI V.、 LUCCHESINI F.、 MUNNO A. DE
    DOI:——
    日期:——
  • RAINVILLE D. P.; ZINGARO R. A., J. ORGANOMETAL. CHEM., 1980, 190, NO 3, 277-288
    作者:RAINVILLE D. P.、 ZINGARO R. 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