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噻吩-2-基)丁-3-烯-1-胺 | 127258-25-7

中文名称
1-(噻吩-2-基)丁-3-烯-1-胺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thiophen-2-yl)but-3-en-1-amine
英文别名
1-thiophen-2-ylbut-3-en-1-amine
1-(噻吩-2-基)丁-3-烯-1-胺化学式
CAS
127258-25-7
化学式
C8H11NS
mdl
——
分子量
153.248
InChiKey
KPDOHVJIRXKWF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54.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碳酸二叔丁酯1-(噻吩-2-基)丁-3-烯-1-胺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tert-butyl-(1-(thiophen-2-yl)but-3-en-1-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烯基硼烷的胺加合物作为高反应性烯丙基硼化剂用于 Cu(I) 催化手性亚磺酰亚胺的烯丙基化
    摘要:
    使用高活性试剂实施选择性催化过程是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符合化学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原则。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描述了Cu( I )催化亚胺与烯丙基三有机硼烷胺加合物的烯丙基化反应的方法和一般原理。三烯丙基硼烷是一种极其活泼的化合物,不能用于亚胺的催化烯丙基化,而其胺加合物是理想的催化底物。胺片段的结构成功地平衡了烯丙基硼试剂的安全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使其在催化烯丙基化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超过任何已知的烯丙基硼烷许多倍。获得的结果得到定量动力学数据和 DFT 计算的支持。该系统的催化功效在亚磺酰亚胺模型(23 个例子)上得到了证明。实现了高达 >99% 的高非对映选择性,包​​括克级合成 2-羟基苯基衍生物。考虑到三烯基硼烷(AAT)的胺加合物的高反应活性和无与伦比的原子经济性,它们可以被认为是Cu( I )和其他合适金属催化剂的潜在烯丙基化试剂。
    DOI:
    10.1039/d4ob00291a
  • 作为产物:
    描述:
    2,6-di-tert-butyl-4-((2-thiophen-2-ylmethylene)amino)phenol 在 盐酸potassium phosphate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乙腈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1-(噻吩-2-基)丁-3-烯-1-胺
    参考文献:
    名称:
    N-(芳氧基)亚胺的脱芳族钯催化的Uppolung烯丙基化伯胺的形式α-烯丙基化
    摘要:
    N-(芳氧基)亚胺很容易通过(伪)苄基伯胺和2,6-二叔丁基-1,4-苯醌的缩合/互变异构而获得,经过有效的烯丙基化反应后得到各种均一的伯胺水解后处理。N-(芳氧基)亚胺的去质子化产生离域的2-氮杂烯丙基阴离子型亲核试剂,与烯丙基碳酸叔丁酯生成的烯丙基钯(II)亲电试剂参与脱芳香族CC键形成反应。该反应性基质使(伪)苄基伯胺的形式α-烯丙基化成为可能。机理研究表明,所需键形成事件的表观区域选择性是由非选择性烯丙基化引发的聚合过程。N-(芳氧基)亚胺产生几种区域异构体,其随后通过逐步的[1,3]-或一致的[3,3]-σ位移而重排,最终收敛以提供所需的胺产物的区域异构体。
    DOI:
    10.1021/acs.joc.0c0102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α-Aminoallylation of aldehydes in aqueous ammonia
    作者:Shū Kobayashi、Keiichi Hirano、Masaharu Sugiura
    DOI:10.1039/b415264f
    日期:——
    α-Aminoallylation of aldehydes in aqueous ammonia has been developed; commercial aqueous ammonia was successfully used, and this method does not require anhydrous conditions thus leading to easy and practical operations.
    水合氨中醛的α-氨基烯丙基化方法已得到开发;成功使用了商用水合氨,该方法无需无水条件,从而简化了操作,更具实用价值。
  • α-Aminoallylation of Aldehydes with Ammonia: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Homoallylic Primary Amines
    作者:Masaharu Sugiura、Keiichi Hirano、Shū Kobayashi
    DOI:10.1021/ja049689o
    日期:2004.6.1
    Three-component reactions of aldehydes, ammonia, and allylboronates were found to provide homoallylic primary amines in high yields with high chemo- and stereoselectivities. A two-step, one-pot,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n uncommon alpha-amino acid, alloisoleucine, was achieved utilizing this reaction.
    发现醛、氨和烯丙基硼酸酯的三组分反应以高产率和高化学和立体选择性提供均烯丙基伯胺。利用该反应实现了一种不常见的 α-氨基酸别异亮氨酸的两步、一锅、立体选择性合成。
  • Preparation of primary amines via N-diisobutylaluminum imines
    作者:Patrizia Andreoli、Laura Billi、Gianfranco Cainelli、Mauro Panunzio、Giorgio Martelli、Giuseppe Spunta
    DOI:10.1021/jo00300a044
    日期:1990.6
  • ANDREOLI, PATRIZIA;BILLI, LAURA;CAINELLI, GIANFRANCO;PANUNZIO, MAURO;MART+, J. ORG. CHEM., 55,(1990) N3, C. 4199-4200
    作者:ANDREOLI, PATRIZIA、BILLI, LAURA、CAINELLI, GIANFRANCO、PANUNZIO, MAURO、MART+
    DOI:——
    日期:——
  • METHODS OF PREPARING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BINAMINE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AMMONIA
    申请人:Thadani Avinash N.
    公开号:US20100174090A1
    公开(公告)日:2010-07-08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nove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binamine compounds, particularly the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of formulae I, IV and VI, from a carbonyl compound of formula II in the presence of ammonia or an ammonium equivalent of the formula NH 4 + X − , by way of allylation, crotylation, arylation, reductive amination an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N-(2-甲基丙-2-烯-1-基)乙烷-1,2-二胺) (4-(苄氧基)-2-(哌啶-1-基)吡啶咪丁-5-基)硼酸 (11-巯基十一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鼠立死 鹿花菌素 鲸蜡醇硫酸酯DEA盐 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鲸蜡基胺氢氟酸盐 鲸蜡基二甲胺盐酸盐 高苯丙氨醇 高箱鲀毒素 高氯酸5-(二甲氨基)-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2-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氯-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6-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丙烯酰基氧基)-N,N,N-三甲基乙铵 马诺地尔 马来酸氢十八烷酯 马来酸噻吗洛尔EP杂质C 马来酸噻吗洛尔 马来酸倍他司汀 顺式环己烷-1,3-二胺盐酸盐 顺式氯化锆二乙腈 顺式吡咯烷-3,4-二醇盐酸盐 顺式双(3-甲氧基丙腈)二氯铂(II) 顺式3,4-二氟吡咯烷盐酸盐 顺式1-甲基环丙烷1,2-二腈 顺式-二氯-反式-二乙酸-氨-环己胺合铂 顺式-二抗坏血酸(外消旋-1,2-二氨基环己烷)铂(II)水合物 顺式-N,2-二甲基环己胺 顺式-4-甲氧基-环己胺盐酸盐 顺式-4-环己烯-1.2-二胺 顺式-4-氨基-2,2,2-三氟乙酸环己酯 顺式-2-甲基环己胺 顺式-2-(苯基氨基)环己醇 顺式-2-(氨基甲基)-1-苯基环丙烷羧酸盐酸盐 顺式-1,3-二氨基环戊烷 顺式-1,2-环戊烷二胺 顺式-1,2-环丁腈 顺式-1,2-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式--N,N'-二甲基-1,2-环己二胺 顺式-(R,S)-1,2-二氨基环己烷铂硫酸盐 顺式-(2-氨基-环戊基)-甲醇 顺-2-戊烯腈 顺-1,3-环己烷二胺 顺-1,3-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顺-丙二腈 非那唑啉 靛酚钠盐 靛酚 霜霉威盐酸盐 霜脲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