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bis(2-hexyldecyl)-1,7-bis-(3,4-dihydroxy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diimide | 1431853-5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bis(2-hexyldecyl)-1,7-bis-(3,4-dihydroxy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diimide
英文别名
11,22-Bis(3,4-dihydroxyphenyl)-7,18-bis(2-hexyldecyl)-7,18-diazaheptacyclo[14.6.2.22,5.03,12.04,9.013,23.020,24]hexacosa-1(22),2,4,9,11,13(23),14,16(24),20,25-decaene-6,8,17,19-tetrone;11,22-bis(3,4-dihydroxyphenyl)-7,18-bis(2-hexyldecyl)-7,18-diazaheptacyclo[14.6.2.22,5.03,12.04,9.013,23.020,24]hexacosa-1(22),2,4,9,11,13(23),14,16(24),20,25-decaene-6,8,17,19-tetrone
N,N′-bis(2-hexyldecyl)-1,7-bis-(3,4-dihydroxy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diimide化学式
CAS
1431853-54-1
化学式
C68H82N2O8
mdl
——
分子量
1055.41
InChiKey
CXQWEEIINHFTP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5
  • 重原子数:
    78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156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bis(2-hexyldecyl)-1,7-bis-(3,4-dihydroxy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diimide溴代十六烷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氘代丙酮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85%的产率得到N,N′-bis(2-hexyldecyl)-1,7-bis-(3,4-dihexadecyloxy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di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燕尾烷基和线性烷氧基取代的二苯并二苯并四羧酸二亚胺衍生物:合成,光物理性质和热致行为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由烷基燕尾和烷氧基部分修饰的二苯并二茂铁四甲二酰亚胺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作为有效的氧化剂首先用于per二酰亚胺的苯并环烷基化,其收率几乎是定量的。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振光学显微镜(POM)研究了热致行为。烷基燕尾和烷氧基取代基的引入促进了热致液晶行为。烷基燕尾单元位于α位置的支化位点和较长的烷氧基链在降低中间相转变以及各向同性转变温度方面起着相似的作用。h)包装并易于自组装成与基材的垂直排列。
    DOI:
    10.1021/jo400425n
  • 作为产物:
    描述:
    N,N′-bis(2-hexyldecyl)-1,7-bis(3,4-dipentyloxy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diimide 在 三溴化硼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90%的产率得到N,N′-bis(2-hexyldecyl)-1,7-bis-(3,4-dihydroxy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di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燕尾烷基和线性烷氧基取代的二苯并二苯并四羧酸二亚胺衍生物:合成,光物理性质和热致行为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由烷基燕尾和烷氧基部分修饰的二苯并二茂铁四甲二酰亚胺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作为有效的氧化剂首先用于per二酰亚胺的苯并环烷基化,其收率几乎是定量的。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振光学显微镜(POM)研究了热致行为。烷基燕尾和烷氧基取代基的引入促进了热致液晶行为。烷基燕尾单元位于α位置的支化位点和较长的烷氧基链在降低中间相转变以及各向同性转变温度方面起着相似的作用。h)包装并易于自组装成与基材的垂直排列。
    DOI:
    10.1021/jo400425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wallow-Tailed Alkyl and Linear Alkoxy-Substituted Dibenzocoronene Tetracarboxdiimide Derivatives: Synthesis,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otropic Behaviors
    作者:Tengzhou Yang、Jialing Pu、Jun Zhang、Wenguang Wang
    DOI:10.1021/jo400425n
    日期:2013.5.17
    the benzannulation of perylene diimides with the almost quantitative yield. The thermotropic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polarization optical microscopy (POM). The introduction of alkyl swallow-tail and alkoxy substituents facilitates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behavior. The branching site of alkyl swallow-tail units at the α position and the longer
    合成了一系列由烷基燕尾和烷氧基部分修饰的二苯并二茂铁四甲二酰亚胺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作为有效的氧化剂首先用于per二酰亚胺的苯并环烷基化,其收率几乎是定量的。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振光学显微镜(POM)研究了热致行为。烷基燕尾和烷氧基取代基的引入促进了热致液晶行为。烷基燕尾单元位于α位置的支化位点和较长的烷氧基链在降低中间相转变以及各向同性转变温度方面起着相似的作用。h)包装并易于自组装成与基材的垂直排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