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9,11-tetraaza-4,8,12,16-tetraoxo-2,6,10,14-tetrathiacyclohexadecane | 782472-89-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9,11-tetraaza-4,8,12,16-tetraoxo-2,6,10,14-tetrathiacyclohexadecane
英文别名
5,13-Bis(sulfanylidene)-1,9-dithia-4,6,12,14-tetrazacyclohexadecane-3,7,11,15-tetrone;5,13-bis(sulfanylidene)-1,9-dithia-4,6,12,14-tetrazacyclohexadecane-3,7,11,15-tetrone
1,3,9,11-tetraaza-4,8,12,16-tetraoxo-2,6,10,14-tetrathiacyclohexadecane化学式
CAS
782472-89-3
化学式
C10H12N4O4S4
mdl
——
分子量
380.494
InChiKey
GHTYOPJTIPDTS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231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II) nitrate 、 1,3,9,11-tetraaza-4,8,12,16-tetraoxo-2,6,10,14-tetrathiacyclohexadecane乙醇 为溶剂, 以77%的产率得到(1,3,9,11-tetraaza-4,8,12,16-tetraoxo-2,6,10,14-tetrathiacyclohexadecane)Cu(NO3)2
    参考文献:
    名称:
    四齿大环配体的光谱表征:其过渡金属络合物。
    摘要:
    锰(II),钴(II),镍(II)和铜(II)配合物是用新型四齿配体合成的。1,3,9,11-四氮杂-4,8,12,16-四氧杂-2,6,10,14-四硫代环十六烷(L)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量,磁化率测量,电子冲击质量表征,1H NMR,IR,电子和EPR光谱研究。在DMSO中,配合物的摩尔电导测量值对应于Mn(II),Co(II)和Cu(II)的非电解性质,而Ni(II)配合物的1:2电解质。因此,这些配合物可配制成[M(L)X2]和[Ni(L)] X2(其中M:Mn(II),Co(II)和Cu(II),X = Cl-和NO3-) 。根据红外,电子和EPR光谱研究,已为Mn(II)和Co(II)配合物指定了八面体几何形状,Ni(II)为方形,而Cu(II)络合物为四方。还评估了配体及其复合物在体外对细菌和致病真菌的生长的影响。
    DOI:
    10.1016/j.saa.2004.01.015
  • 作为产物:
    描述:
    硫代二乙酸硫脲盐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9.0h, 以69%的产率得到1,3,9,11-tetraaza-4,8,12,16-tetraoxo-2,6,10,14-tetrathiacyclohexadec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四齿大环配体的光谱表征:其过渡金属络合物。
    摘要:
    锰(II),钴(II),镍(II)和铜(II)配合物是用新型四齿配体合成的。1,3,9,11-四氮杂-4,8,12,16-四氧杂-2,6,10,14-四硫代环十六烷(L)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量,磁化率测量,电子冲击质量表征,1H NMR,IR,电子和EPR光谱研究。在DMSO中,配合物的摩尔电导测量值对应于Mn(II),Co(II)和Cu(II)的非电解性质,而Ni(II)配合物的1:2电解质。因此,这些配合物可配制成[M(L)X2]和[Ni(L)] X2(其中M:Mn(II),Co(II)和Cu(II),X = Cl-和NO3-) 。根据红外,电子和EPR光谱研究,已为Mn(II)和Co(II)配合物指定了八面体几何形状,Ni(II)为方形,而Cu(II)络合物为四方。还评估了配体及其复合物在体外对细菌和致病真菌的生长的影响。
    DOI:
    10.1016/j.saa.2004.01.0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tetradentate macrocyclic ligand: it’s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作者:Sulekh Chandra、Lokesh Kumar Gupta
    DOI:10.1016/j.saa.2004.01.015
    日期:2004.10
    conductance measurements of the complexes in DMSO correspond to be nonelectrolytic nature for Mn(II), Co(II) and Cu(II) while 1:2 electrolytes for Ni(II) complexes. Thus these complexes may be formulated as [M(L)X2] and [Ni(L)]X2 (where M: Mn(II), Co(II), and Cu(II) and X = Cl- and NO3-). On the basis of IR, electronic and EPR spectral studies an octahedral geometry has been assigned for Mn(II) and Co(II) complexes
    锰(II),钴(II),镍(II)和铜(II)配合物是用新型四齿配体合成的。1,3,9,11-四氮杂-4,8,12,16-四氧杂-2,6,10,14-四硫代环十六烷(L)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量,磁化率测量,电子冲击质量表征,1H NMR,IR,电子和EPR光谱研究。在DMSO中,配合物的摩尔电导测量值对应于Mn(II),Co(II)和Cu(II)的非电解性质,而Ni(II)配合物的1:2电解质。因此,这些配合物可配制成[M(L)X2]和[Ni(L)] X2(其中M:Mn(II),Co(II)和Cu(II),X = Cl-和NO3-) 。根据红外,电子和EPR光谱研究,已为Mn(II)和Co(II)配合物指定了八面体几何形状,Ni(II)为方形,而Cu(II)络合物为四方。还评估了配体及其复合物在体外对细菌和致病真菌的生长的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