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bis-tert-butylsulfanyl-but-2-yne | 14272-28-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bis-tert-butylsulfanyl-but-2-yne
英文别名
1.4-Bis--but-2-in;1,4-Bis(tert-butylsulfanyl)but-2-yne
1,4-bis-<i>tert</i>-butylsulfanyl-but-2-yne化学式
CAS
14272-28-7
化学式
C12H22S2
mdl
——
分子量
230.439
InChiKey
GXYCQKZBUYMLT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
  • 拓扑面积:
    5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SDS

SDS:2d5f79d5e43553ef25528df94f3f357d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l) chloride1,4-bis-tert-butylsulfanyl-but-2-yne乙腈 为溶剂, 以60 %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由炔硫醚配体 RSCH2CCCH2R(R = C6H11,t-Bu)组装的聚合 CuX 配位化合物:RS 基团、卤化物和化学计量对网络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摘要:
    通过处理 RSCH 2 C CCH 2 SR (R = C 6 H 11 L1, t-Bu L2) 与 CuX (X = Cl, Br, I) 和 CuX 2 。 L1 与 CuI 的反应结果取决于金属与配体的比率。以 2:1 的比例用 L1 处理 CuI,得到发光的 2D CP [Cu 4 I 4 (μ-L1) 2 ] n (μ 3 -I) 4 类立方烷簇作为次级构建单元的基础上(SBU),通过桥接 L1 配体互连。使用 1:1 的比例得到的材料,其特殊性在于晶胞内存在两种拓扑异构体。第一个,[{Cu(μ 2 -I) 2 Cu}(μ-L1) 2 ] n (CP2 ),由一维带组成。具有 0D 拓扑的第二种异构体 [{Cu(μ 2 -I) 2 Cu}(μ-L1) 2 ] D1 构建于离散的分子复合物,其双核 [Cu(μ 2 -I) 2 Cu] 菱形核心由两个桥接 L1 配体跨越。将 CuBr
    DOI:
    10.1039/d4ce00173g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van Boom,J.H. et al., 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ues des Pays-Bas, 1966, vol. 85, p. 580 - 600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van Boom,J.H. et al., 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ues des Pays-Bas, 1966, vol. 85, p. 580 - 600
    作者:van Boom,J.H. et al.
    DOI:——
    日期:——
  • 10.1039/d4ce00173g
    作者:Knorr, Michael、Viau, Lydie、Knauer, Lena、Strohmann, Carsten、Rousselin, Yoann、Kubicki, Marek M.
    DOI:10.1039/d4ce00173g
    日期:——
    on CuBr or CuCl, respectively. Treatment of L2 with an excess of CuBr or CuBr2 in refluxing acetonitrile led to the transfer of Br to the acetylenic triple bond, generating an olefinic halogenated dithioether ligand Bu L3 that coordinates to CuBr to generate a 1D network [Cu(μ2-Br)2Cu}(CH3CN)(μ-L3)]n (CP9). Using different conditions (propionitrile at 293 K), the reaction of L2 and excess CuBr led
    通过处理 RSCH 2 C CCH 2 SR (R = C 6 H 11 L1, t-Bu L2) 与 CuX (X = Cl, Br, I) 和 CuX 2 。 L1 与 CuI 的反应结果取决于金属与配体的比率。以 2:1 的比例用 L1 处理 CuI,得到发光的 2D CP [Cu 4 I 4 (μ-L1) 2 ] n (μ 3 -I) 4 类立方烷簇作为次级构建单元的基础上(SBU),通过桥接 L1 配体互连。使用 1:1 的比例得到的材料,其特殊性在于晶胞内存在两种拓扑异构体。第一个,[Cu(μ 2 -I) 2 Cu}(μ-L1) 2 ] n (CP2 ),由一维带组成。具有 0D 拓扑的第二种异构体 [Cu(μ 2 -I) 2 Cu}(μ-L1) 2 ] D1 构建于离散的分子复合物,其双核 [Cu(μ 2 -I) 2 Cu] 菱形核心由两个桥接 L1 配体跨越。将 CuBr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