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methylallyl)tetrahydrothiophene | 62162-0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methylallyl)tetrahydrothiophene
英文别名
Thiophene, tetrahydro-2-(1-methyl-2-propenyl)-;2-but-3-en-2-ylthiolane
2-(1-methylallyl)tetrahydrothiophene化学式
CAS
62162-04-3
化学式
C8H14S
mdl
——
分子量
142.265
InChiKey
QSCWBSPOZDYOR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25.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2E)-but-2-enyl]tetrahydrothiophenium bromide 在 sodium amid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79%的产率得到2-(1-methylallyl)tetrahydrothiophene
    参考文献:
    名称:
    [2,3] 来自烯丙基锍盐的不稳定硫叶立德的 Sigmatropic 重排。碱法电化学还原与MO法机理阐明的比较研究
    摘要:
    在存在和不存在苯甲醛的情况下,在乙腈中进行锍盐的阴极还原,并与碱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在苯甲醛的存在下,电化学还原产生环氧化物,这是 Corey-Chaykovsky 反应的结果,证实了叶立德的形成。没有苯甲醛的锍盐的电化学还原产生与通过碱法获得的产物相同的 [2,3] σ 重排产物,收率很高。通过半经验MO方法研究了反应机理。
    DOI:
    10.1246/bcsj.77.168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YANO Y.; MATAYOSHI T.; MISU K.; TAGAKI W., PHOSPHORUS AND SULFUR, 1976, 1, NO 1, 25-36
    作者:YANO Y.、 MATAYOSHI T.、 MISU K.、 TAGAKI W.
    DOI:——
    日期:——
  • [2,3] Sigmatropic Rearrangement of Unstable Sulfur Ylides from Allyl Sulfonium Salts. Comparative Study of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with the Base Method and Mechanism Elucidation by the MO Method
    作者:Yuichi Okazaki、Fumio Ando、Jugo Koketsu
    DOI:10.1246/bcsj.77.1687
    日期:2004.9
    reduction of sulfonium salts in acetonirile under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benzaldehyde were carried out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base method. Under the presence of benzaldehyde,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gave epoxides as a result of a Corey-Chaykovsky reaction confirming ylide formation.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sulfonium salt without benzaldehyde yields the same [2,3] sigmatropic
    在存在和不存在苯甲醛的情况下,在乙腈中进行锍盐的阴极还原,并与碱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在苯甲醛的存在下,电化学还原产生环氧化物,这是 Corey-Chaykovsky 反应的结果,证实了叶立德的形成。没有苯甲醛的锍盐的电化学还原产生与通过碱法获得的产物相同的 [2,3] σ 重排产物,收率很高。通过半经验MO方法研究了反应机理。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苯甲酸,4-(1,3-二噁烷-2-基)- 甲基四氢-2-噻吩羧酸酯 环丁砜 烯丙基-(3-甲基-1,1-二氧代-四氢-1lambda*6*-噻吩-3-基)-胺 氯(四氢噻吩)金(I) 四甲基亚砜 四氢噻吩二醇 四氢噻吩-3-酮 四氢噻吩-3-羧酸-1,1-二氧 四氢噻吩-2,5-二酮 四氢噻吩-1,1-二亚基二胺 四氢噻吩 四氢-噻吩-3-醇 四氢-N-甲基-N-亚硝基-3-噻吩胺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羧酸甲酯 四氢-3-噻吩羧酸 四氢-3-噻吩磺酰氯 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硫醇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甲酰氯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甲腈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基甲基丙烯酸酯 四氢-3,4-噻吩二胺1,1-二氧化物 四氢-2-噻吩羧酸 四亚甲基-D8砜 噻吩,四氢-2,2,5,5-四甲基- 八氟四氢噻吩 1,1-二氧化物 全氟四氢噻吩 二甲基砜茂烷 二氢-5,5-二甲基噻吩-3(2H)-酮 二氢-2-甲基-3(2H)-噻吩酮 乙基四氢-3-噻吩羧酸酯 Γ--硫代丁内酯 beta-乙基-beta-甲基-硫代丁内酯 alpha-乙基,alpha-甲基-硫代丁内酯 [[[(四氢噻吩1,1-二氧化物)-3-基]亚氨基]二(亚甲基)]二膦酸 [(1,1-二氧代四氢-3-噻吩基)甲基]胺 [(1,1-二氧代-3-四氢噻吩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钾盐 N-烯丙基四氢-3-噻吩胺1,1-二氧化物 N-丁基-N-(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胺盐酸盐 N-(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乙酰胺 N'-(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N,N-二甲基-乙烷-1,2-二胺 7-硫杂双环[2.2.1]庚-5-烯-2-羧酸 5-氧代四氢-2-噻吩羧酸 5-氧代-四氢噻吩-3-羧酸甲酯 5-[(1R,2S,5S)-7-氧代-3-硫杂-6,8-二氮杂双环[3.3.0]辛-2-基]戊酰胺 4a,8alpha-(甲桥硫代甲桥)萘10,10-二氧化物 4-肼基四氢噻吩-3-醇1,1-二氧化物 4-甲基氨基-1,1-二氧代-四氢-1lambda*6*-噻吩-3-醇 4-甲基-3-氧代四氢噻吩 4-溴二氢噻吩-3(2H)-酮 1,1-二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