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7,7-dibutylbicyclo[4.1.0]heptane
7,7-dibutylbicyclo[4.1.0]heptane | 849417-87-4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碳氢化合物
-
多环烃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7-dibutylbicyclo[4.1.0]heptane
英文别名
7,7-Dibutylbicyclo[4.1.0]heptane
CAS
849417-87-4
化学式
C
15
H
28
mdl
——
分子量
208.387
InChiKey
QTJFXMOPBLUUH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9
重原子数:
15
可旋转键数:
6
环数:
2.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拓扑面积:
0
氢给体数:
0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7,7-dibutylbicyclo[4.1.0]heptane
以 various solvent(s)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E)-5-cyclohexyl-4-nonene
参考文献:
名称: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with Methylenecyclopropanes Promoted by Cobalt and Nickel Complexes
摘要:
钴和镍配合物促进取代亚甲基环丙烷的加成聚合及其与乙烯的共聚,从而得到含有三元环的聚合物。在−40°C下,[CoCl2(L)]–MMAO(L = 双(1-亚胺基烷基)吡啶配体)催化的2-芳基-1-亚甲基环丙烷的均聚反应生成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使用相同催化剂也可以得到乙烯和2-芳基-1-亚甲基环丙烷的共聚物。两种单体单元的比例根据乙烯和2-芳基-1-亚甲基环丙烷的浓度在0到0.5之间变化。交替共聚物的13C{1H} NMR光谱对重复单元的每个碳均显示单一尖锐信号。乙烯和7-亚甲基双环[4.1.0]庚烷也发生交替共聚反应,生成具有含双环基团的C4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将该聚合物加热至130°C,会引起开环异构化,得到主链中带有C=C双键的聚合物。[Ni(π-C3H5)Br]2、二亚胺配体和助催化剂(如NaBARF和Et2AlCl)的混合物引发乙烯与2-芳基-1-亚甲基环丙烷的共聚反应,得到低分子量(Mn = 1000–2000)的无规共聚合物。
DOI:
10.1246/bcsj.78.1868
作为产物:
描述:
正丁基锂
、
7,7-dibromonorcarane
在
copper(l) iodide
作用下, 以
乙醚
、
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35.0h, 生成
7,7-dibutylbicyclo[4.1.0]hep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with Methylenecyclopropanes Promoted by Cobalt and Nickel Complexes
摘要:
钴和镍配合物促进取代亚甲基环丙烷的加成聚合及其与乙烯的共聚,从而得到含有三元环的聚合物。在−40°C下,[CoCl2(L)]–MMAO(L = 双(1-亚胺基烷基)吡啶配体)催化的2-芳基-1-亚甲基环丙烷的均聚反应生成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使用相同催化剂也可以得到乙烯和2-芳基-1-亚甲基环丙烷的共聚物。两种单体单元的比例根据乙烯和2-芳基-1-亚甲基环丙烷的浓度在0到0.5之间变化。交替共聚物的13C{1H} NMR光谱对重复单元的每个碳均显示单一尖锐信号。乙烯和7-亚甲基双环[4.1.0]庚烷也发生交替共聚反应,生成具有含双环基团的C4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将该聚合物加热至130°C,会引起开环异构化,得到主链中带有C=C双键的聚合物。[Ni(π-C3H5)Br]2、二亚胺配体和助催化剂(如NaBARF和Et2AlCl)的混合物引发乙烯与2-芳基-1-亚甲基环丙烷的共聚反应,得到低分子量(Mn = 1000–2000)的无规共聚合物。
DOI:
10.1246/bcsj.78.186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with 7-Methylenebicyclo[4.1.0]heptane Promoted by the Cobalt Complex. Highly Regulated Structure and Thermal Rearrangement of the Obtained Copolymer
作者:
Daisuke Takeuchi、Kohtaro Osakada
DOI:
10.1021/ma047943r
日期:
2005.3.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降冰片烯
金刚烷-D16
金刚烷
螺戊烷
螺二環己烷
螺[5.6]十二烷
螺[5.5]十一碳-4-烯
螺[5.2]辛-2-烯
螺[4.5]癸烷
螺[4.4]壬-8-烯
螺[3.4]辛烷
螺[3.4]辛-7-烯
螺[3.3]庚-2,5-二烯
螺[2.5]辛烷
螺[2.5]辛-7-烯
螺[2.5]辛-5,7-二烯
螺[2.4]庚-4,6-二烯
螺[2.4]庚-1-烯
螺[2.3]己-1-烯
螺[2.2]戊-1-烯
螺<二环<2.2.2>辛-5-烯-2,1'-环丙烷>
螺<4.4>壬-1,3,7-三烯
螺<4.4>壬-1,3,6,8-四烯
螺(4.4)壬烷
螺(4.4)壬-1,3-二烯
螺(3.4)辛-5,7-二烯
trans-perhydroazulene
萘烷
萘,1,2,3,4,4a,8a-六氢-,顺-
美罗培南中间体F9
篮烷
立方烷
氨基甲硫酸,二甲基-,O,O-(3,3-二甲基1,1-联苯基-2,2-二基)酯
棱晶烷
杜瓦苯
新戊基-1金刚烷
抗氧化剂TH-CPL
庚搭烯
四螺[2.0.2:0.2:0.2:0]十二烷
四螺[2.0.0.0.2.1.1.1]十一烷,顺-
四环己基铅
四环[5.3.0.0<2,6>.0<3,10>]癸-4,8-二烯
四环[5.3.0.0(2,6).0(3,10)]癸烷
四环[4.4.0.02,10.03,7]癸-4,8-二烯
四环[4.2.2.26,5.01,6]十二烷
四环[4.2.0.02,5.03,8]辛烷
四环[3.3.0.02,4.03,6]辛-7-烯
四环<5.3.1.02,6.04,9>十一烷
四环(8.2.2.22,5.26,9)十八碳-1,5,9-三烯
四环(4.1.0.0(2,4).0(3,5))庚烷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1E)-1-(Cyanomethylidene)-3-methyl-1H-indol-1-ium
下一个:{4-[(4-Bromophenyl)methyl][1,4'-bipiperidin]-1'-yl}(2-methoxyphenyl)metha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