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tert-butyl 2,13,16-trioxo-1,14-diazabicyclo[13.1.1]heptadecane-14-carboxylate | 1260085-51-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tert-butyl 2,13,16-trioxo-1,14-diazabicyclo[13.1.1]heptadecane-14-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tert-butyl (15S)-2,13,16-trioxo-1,14-diazabicyclo[13.1.1]heptadecane-14-carboxylate
(S)-tert-butyl 2,13,16-trioxo-1,14-diazabicyclo[13.1.1]heptadecane-14-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260085-51-5
化学式
C20H32N2O5
mdl
——
分子量
380.484
InChiKey
HPWMESZYOHYPOW-HNNXBMF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8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S)-tert-butyl 2,13,16-trioxo-1,14-diazabicyclo[13.1.1]heptadec-7-ene-14-carboxylate 在 10%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3.0h, 以68%的产率得到(S)-tert-butyl 2,13,16-trioxo-1,14-diazabicyclo[13.1.1]heptadecane-14-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闭环复分解的环二聚化:新型双氮杂环丁烷基大环化合物的合成,计算和生物学评估
    摘要:
    在我们研究新型,非传统的双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作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潜在抑制剂的过程中,我们专注于通过RCM反应由1,3-bis-ω合成1,3-桥联的2-氮杂环丁酮-链烯酰基-3(S)-氨基-2-氮杂环丁酮前体。将前体提交给RCM,我们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环二聚是首选的结果。通过计算研究可以解释这种奇特的反应性,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双氮杂环丁烷基大环化合物作为R39 D,D-羧肽酶(一种PBP的细菌模型酶)的有效抑制剂。
    DOI:
    10.1016/j.tet.2010.10.0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yclodimerization by ring-closing metathesis: synthesis, computational,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bis-azetidinyl-macrocycles
    作者:Aline Sliwa、Georges Dive、Jean-Louis Habib Jiwan、Jacqueline Marchand-Brynaert
    DOI:10.1016/j.tet.2010.10.015
    日期:2010.12
    During our research on novel, non-traditional, bicyclic β-lactams as potential inhibitors of 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PBPs), we focused on the synthesis of 1,3-bridged 2-azetidinones by RCM reaction from 1,3-bis-ω-alkenoyl-3(S)-amino-2-azetidinone precursors. Submitting the precursors to RCM, we faced an unexpected problem: cyclodimerization was the preferred outcome. This peculiar reactivity,
    在我们研究新型,非传统的双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作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潜在抑制剂的过程中,我们专注于通过RCM反应由1,3-bis-ω合成1,3-桥联的2-氮杂环丁酮-链烯酰基-3(S)-氨基-2-氮杂环丁酮前体。将前体提交给RCM,我们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环二聚是首选的结果。通过计算研究可以解释这种奇特的反应性,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双氮杂环丁烷基大环化合物作为R39 D,D-羧肽酶(一种PBP的细菌模型酶)的有效抑制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