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3-Biphenylyl)-β-naphthylamin | 59994-7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3-Biphenylyl)-β-naphthylamin
英文别名
biphenyl-3-yl-naphthalen-2-yl-amine;N-(3-phenylphenyl)naphthalen-2-amine
N-(3-Biphenylyl)-β-naphthylamin化学式
CAS
59994-78-4
化学式
C22H17N
mdl
——
分子量
295.384
InChiKey
YRKYXDNVNVJDK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94 °C(Solv: hexane (110-54-3))
  • 沸点:
    499.3±24.0 °C(Predicted)
  • 密度:
    1.15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3-Biphenylyl)-β-naphthylamin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反应 0.33h, 生成 9-phenyl-7H-benzo[c]phenothi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Thang,D.C. et al., Collection of Czechoslovak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76, vol. 41, p. 1212 - 1218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3-氨基联苯 以42%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DO CAO THANG; KOSSOFF E. H.; JACQUIGNON P.; DUFOUR M., COLLECT. CZECH. CHEM. COMMUNS , 1976, 41, NO 4, 1212-1218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인돌로퀴녹살린 유도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申请人:DUK SAN NEOLUX CO., LTD. 덕산네오룩스 주식회사(120150011099) Corp. No ▼ 161511-0176036BRN ▼312-86-74729
    公开号:KR101950255B1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본 발명은 인돌로퀴녹살린 유도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에 관한 것으로, 인돌로퀴녹살린 유도체를 도입함으로써 구동특성이 우수한 재료 및 수명이 우수한 재료를 합성하여, 유기전기소자의 저전압 구동, 높은 발광효율 및 소자수명을 향상시킬 수 있다.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吲哚喹唑啉生物的有机电子器件用化合物,以及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器件和电子装置,通过引入吲哚喹唑啉生物,合成具有优异驱动特性和优异寿命的材料,可以提高有机电子器件的低电压驱动、高发光效率和器件寿命。
  • Direct Intermolecular Aniline <i>Ortho-</i>Arylation via Benzyne Intermediates
    作者:Thanh Truong、Olafs Daugulis
    DOI:10.1021/ol302875x
    日期:2012.12.7
    A method for direct, transition-metal-free ortho-arylation of anilines by aryl chlorides, bromides, fluorides, and triflates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methodology provides the most direct approach to 2-arylanilines since no protecting or directing groups on nitrogen are required. The arylation is functional-group tolerant, with alkene, ether, trifluoromethyl, dimethylamino, carbonyl, chloro, and cyano
    已经开发了一种通过芳基化物、化物、化物和三氟甲磺酸酯对苯胺进行直接、不含过渡属的邻位芳基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提供了最直接的 2-芳基苯胺方法,因为不需要氮上的保护或导向基团。芳基化是官能团耐受的,可以耐受烯烃、醚、三甲基、二甲氨基、羰基、基官能团。对映体纯联二胺的苯基化提供具有>99% ee 的产物。
  •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其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申请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207980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辅助材料,所述发光辅助材料的结构通式为化学式1:以及公开了发光辅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发光辅助材料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以及长使用寿命的特性。
  •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
    申请人: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312155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本申请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本申请的化合物包含咔唑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的稠环,具有刚性平面结构、高发光量子效率,其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膜稳定性;本申请有效的改善了低的三线态能级;化合物用于红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可有效改善电荷传输的不均匀、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稳定性,有效的提高器件性能。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3105440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机光电材料领域,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由式1表示:其中,所述式Ⅰ中:X与Y各自独立地选自连接键、O或S;Ar1‑Ar2位于所在环的任意位置,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杂环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3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元‑30元芳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30的稠环基;相同分子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取代基Ar1和Ar2可以具有不同含义。本发明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