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先前报道的铀(V)氧配合物的氧化,由螯合((R)ArO)(3)tacn(3-)配体系统支持(R = 叔丁基(t-Bu),1-t-Bu; R = 1-金刚烷基 (Ad), 1-Ad),产生末端铀 (VI) 羰基化合物 [(((R)ArO)(3)tacn)U(VI)(O)]SbF(6) (R = t-Bu,2-t-Bu;R = Ad,2-Ad)。这些配合物的分子几何形状不同,因为 2-t-Bu 在溶液和固态中具有假 C(s) 对称性,因为末端含氧配体位于赤道平面(由配体的三个芳氧基臂定义)为了适应高价铀氧合配合物的热力学偏好,使 σ- 和 π-供体配体反式到氧合(相对于线性 UO(2)(2+) 部分的普遍性)。配体的畸变——这与由 ((R)ArO)(3)tacn(3-) 配体支持的所有其他铀配合物形成对比,包括 2-Ad——在以下结构中最为明显2-t-Bu,[(((t-Bu)Ar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