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chloro-2-morpholino-N-naphthyl-1-cyclohexene-1-carboxamide | 124570-70-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chloro-2-morpholino-N-naphthyl-1-cyclohexene-1-carboxamide
英文别名
3-chloro-2-morpholin-4-yl-N-naphthalen-1-ylcyclohexene-1-carboxamide
3-chloro-2-morpholino-N-naphthyl-1-cyclohexene-1-carboxamide化学式
CAS
124570-70-3
化学式
C21H23ClN2O2
mdl
——
分子量
370.879
InChiKey
ZKLMIBVQUIRHA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6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41.5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chloro-2-morpholino-N-naphthyl-1-cyclohexene-1-carboxamide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15%的产率得到4,5-dihydro-5b-morpholino-3H-2a,5b-cyclo-cyclopentanaphth<1,2-b>azepin-2-(1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环丙烷合成中的功能化亚氯胺I. —来自氨基甲酰化亚氯胺的双环和五环内酰胺
    摘要:
    通过将环烯胺11与芳基异氰酸酯酰化并随后使用NCS进行氯化,来合成氨基甲酰化的氯烯胺15。在七元烯胺11c的情况下,分离出双环β-内酰胺16c作为初级产物,其通过其非共轭异构体14c重排至共轭二氯胺15c。在作为溶剂的乙腈中,该异构化另外产生了作为副产物的亚甲基吡咯啉衍生物19c。15a-d与琥珀酰亚胺(20)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琥珀酰亚胺基顺式-双环烷烃羧酰胺21a-d。反式双环羧酰胺22e是通过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的15e的类似反应产生的。在加热21或22时,在高烯胺型反应中产生双环内酰胺25。氢化锂铝将25a还原生成二胺26。相应的25c反应,e生成吡咯衍生物27c,e。通过在乙腈中加热15b,d而不添加亲核试剂来形成五环内酰胺28b,d。还原28d得到五环二胺29d。
    DOI:
    10.1016/s0040-4020(01)80145-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环丙烷合成中的功能化亚氯胺I. —来自氨基甲酰化亚氯胺的双环和五环内酰胺
    摘要:
    通过将环烯胺11与芳基异氰酸酯酰化并随后使用NCS进行氯化,来合成氨基甲酰化的氯烯胺15。在七元烯胺11c的情况下,分离出双环β-内酰胺16c作为初级产物,其通过其非共轭异构体14c重排至共轭二氯胺15c。在作为溶剂的乙腈中,该异构化另外产生了作为副产物的亚甲基吡咯啉衍生物19c。15a-d与琥珀酰亚胺(20)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琥珀酰亚胺基顺式-双环烷烃羧酰胺21a-d。反式双环羧酰胺22e是通过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的15e的类似反应产生的。在加热21或22时,在高烯胺型反应中产生双环内酰胺25。氢化锂铝将25a还原生成二胺26。相应的25c反应,e生成吡咯衍生物27c,e。通过在乙腈中加热15b,d而不添加亲核试剂来形成五环内酰胺28b,d。还原28d得到五环二胺29d。
    DOI:
    10.1016/s0040-4020(01)80145-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LTMEIER, PETER;VILSMAIER, ELMAR;WOLMERSHAUSER, GOTTHELF, TETRAHEDRON, 45,(1989) N0, C. 3189-3202
    作者:ALTMEIER, PETER、VILSMAIER, ELMAR、WOLMERSHAUSER, GOTTHELF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