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hydrogen[N,N',N'',N''',N''''-1,5,8,12-tetraazadodecane-bis(3-methoxysalicylaldiminato)] | 299925-9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hydrogen[N,N',N'',N''',N''''-1,5,8,12-tetraazadodecane-bis(3-methoxysalicylaldiminato)]
英文别名
2-[3-[2-[3-[(2-Hydroxy-3-methoxyphenyl)methylideneamino]propylamino]ethylamino]propyliminomethyl]-6-methoxyphenol
dihydrogen[N,N',N'',N''',N''''-1,5,8,12-tetraazadodecane-bis(3-methoxysalicylaldiminato)]化学式
CAS
299925-93-2
化学式
C24H34N4O4
mdl
——
分子量
442.558
InChiKey
LYBNWEUTDQSOQ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108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两种新的扭曲螺旋镍(II)和钴(III)八面体单体配合物:合成和结构表征
    摘要:
    合成了六配位N 4 O 2供体席夫碱配体的[Ni II(L)](1)和[Co III(L)](NO 3)(2)的两个单核络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表征学习。在化合物2中,中心钴处于+ 3氧化态,而在“化合物2”中,镍离子处于+ 2氧化态。这两个配合物是八面体配位环境,呈螺旋扭曲拓扑结构。它们还显示出强大的氢键以及CH-π相互作用以生成一维链。 合成了六配位N 4 O 2供体席夫碱配体的[Ni(L)](1)和[Co(L)](NO 3)(2)的两个单核配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研究结果进行了表征离散的扭曲单螺旋拓扑结构和两个复合物都表现出强大的H键以及CH-π相互作用以生成一维链。在化合物2中,中心钴处于+3氧化态,而具有镍的化合物1在+2氧化态。
    DOI:
    10.1007/s12039-014-0660-6
  • 作为产物:
    描述:
    N,N-二(3-氨丙基)乙基乙胺邻香草醛乙醇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75%的产率得到dihydrogen[N,N',N'',N''',N''''-1,5,8,12-tetraazadodecane-bis(3-methoxysalicylaldiminato)]
    参考文献:
    名称:
    两种新的扭曲螺旋镍(II)和钴(III)八面体单体配合物:合成和结构表征
    摘要:
    合成了六配位N 4 O 2供体席夫碱配体的[Ni II(L)](1)和[Co III(L)](NO 3)(2)的两个单核络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表征学习。在化合物2中,中心钴处于+ 3氧化态,而在“化合物2”中,镍离子处于+ 2氧化态。这两个配合物是八面体配位环境,呈螺旋扭曲拓扑结构。它们还显示出强大的氢键以及CH-π相互作用以生成一维链。 合成了六配位N 4 O 2供体席夫碱配体的[Ni(L)](1)和[Co(L)](NO 3)(2)的两个单核配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研究结果进行了表征离散的扭曲单螺旋拓扑结构和两个复合物都表现出强大的H键以及CH-π相互作用以生成一维链。在化合物2中,中心钴处于+3氧化态,而具有镍的化合物1在+2氧化态。
    DOI:
    10.1007/s12039-014-066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ow-spin iron(III) Schiff-base complexes with symmetric hexadentate ligands: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spectroscop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作者:Ramu Kannappan、Stefania Tanase、Ilpo Mutikainen、Urho Turpeinen、Jan Reedijk
    DOI:10.1016/j.poly.2005.11.005
    日期:2006.5
    Abstract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is reported of four new iron(III) complexes, [Fe(L1)](ClO4) (1), [Fe(L1)](BF4) (2), [Fe(L2)](ClO4) (3), [Fe(L2)](BF4) (4) with the N4O2-donor hexadentate Schiff-base ligands (L1 = N,N′,N″,N‴-1,5,8,12-tetraazadodecane-bis(salicylaldiminato), L2 = N,N′,N″,N‴-1,5,8,12-tetraazadodecane-bis(3-methoxysalicylaldiminato)) obtained from salicylaldehyde, or a 3-me
    摘要报道了四种新的(III)配合物[Fe(L1)](ClO4)(1),[Fe(L1)](BF4)(2),[Fe(L2)]( )的合成和表征)(3),[Fe(L2)]( )(4),带有N4O2-供体六齿席夫碱配体(L1 = N,N',N'',N‴-1,5,8,12-四氮杂十二烷-从水杨醛或3-甲氧基水杨醛获得的L 2 = N,N′,N″,N‴-1,5,8,12-四氮杂十二烷-双(3-甲氧基杨基醛二基))。(III)配合物已用不同的抗衡离子ClO 4-和BF 4-制备,并通过不同的实验技术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学,IR,配体场光谱,EPR,循环伏安法和磁化率测量。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由配合物阳离子[Fe(L1)] +或[Fe(L2)] +和抗衡阴离子ClO 4-或BF 4-构成,并已通过X射线衍射在1、3和4的单晶上进行了证明。在所有情况下,(III)离子周围的配位几何结构都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