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p-Cyanophenyl)-2-phenylcyclopropan | 34176-0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p-Cyanophenyl)-2-phenylcyclopropan
英文别名
4-(2-Phenylcyclopropyl)benzonitrile
1-(p-Cyanophenyl)-2-phenylcyclopropan化学式
CAS
34176-03-9
化学式
C16H13N
mdl
——
分子量
219.286
InChiKey
PURWFOYEGZNJK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58.6±31.0 °C(Predicted)
  • 密度:
    1.14±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23.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p-Cyanophenyl)-2-phenylcyclopropan二氧化碳 在 1,3-dicyano-5-fluoro-2,4,6-tris(diphenylamino)benzene 、 caesium carbonate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乙酰胺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以68 %的产率得到2-(4-cyanophenyl)-4-phenylpentanedi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连续可见光诱导电子转移,应变 C[sbnd]C 键与 CO2 发生光催化双羧化
    摘要:
    二羧酸在聚合物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构建有价值的材料。光催化最近已成为一种有效且可持续的生成二羧酸的策略。然而,CO的光催化双羧化主要限于不饱和键,CC单键的双羧化仍然是一个挑战。在此,我们报道了应变环中CC单键与CO单元连续光诱导电子转移(ConPET)的光催化二羧化。这也是环丁烷的第一个光催化还原开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含过渡金属的方案表现出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广泛的底物范围、易于扩展和易于产品衍生化。此外,二酸可以很容易地衍生为主链液晶聚酯。
    DOI:
    10.1016/j.cclet.2023.109138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甲苯磺酰肼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0.0h, 生成 1-(p-Cyanophenyl)-2-phenylcyclopropan
    参考文献:
    名称:
    应变碳-碳单键与 CO2 的电化学开环二羧化:轻松合成二酸并衍生成聚酯
    摘要:
    二酸是聚合物工业中用于构建有价值材料的重要单体。用CO 2对不饱和键(例如烯烃和炔烃)进行二羧化已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合成方法。然而,C─C 单键与 CO 2的二羧化作用很少被研究。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开环二羧化 C─C 单键在应变环中与 CO 2. 由取代的环丙烷和环丁烷以中等至高产率合成结构多样的戊二酸和己二酸衍生物。与氧化开环相比,这也是应变环(包括商业化环)的电还原开环反应的首次实现。对照实验表明,自由基阴离子和碳负离子可能是该反应的关键中间体。此外,该工艺具有步骤和原子经济性高、反应条件温和(1 atm,室温)、良好的化学选择性和官能团耐受性、电解质浓度低、产物易于衍生等特点。此外,
    DOI:
    10.1021/jacs.1c1207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ubstituent Effects and the Mechanism of Gold to Alkene Benzylidene Transfer Employing a Gold Sulfonium Benzylide Complex
    作者:Mitch Rivers、Robert G. Carden、Ross A. Widenhoefer
    DOI:10.1021/acs.organomet.2c00097
    日期:2022.5.9
    sulfonium benzylide complex [(P)AuCHPh(SPh2)]+ B [3,5-CF3C6H3]4}− [P = P (t-Bu)2o-biphenyl; 1] at room temperature via the cationic two-coordinate gold benzylidene complex [(P)AuCHPh]+ (I) to form phenyclyclopropanes. The reactivity of p-substituted vinyl arenes toward I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ing electron donor ability of the vinyl arene (ρ = −1.49 ± 0.15), and the reactivity of aliphatic alkenes
    脂肪族和芳香族烯烃与锍苄基络合物 [( P )AuCHPh(SPh 2 )] + B [3,5-CF 3 C 6 H 3 ] 4 } - [ P = P ( t -Bu ) 2邻联苯;1 ] 在室温下通过阳离子双配位亚苄基配合物[( P )AuCHPh] + ( I ) 生成苯环丙烷。对位取代乙烯基芳烃对I的反应性随着乙烯基芳烃的电子供体能力降低(ρ = -1.49 ± 0.15),脂肪族烯烃对I的反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连接到更多取代烯烃末端的烷基数量。亚苄基向顺式和反式-β-甲基苯乙烯的转移发生,烯烃构型完全保留。亚苄基转移到乙烯基芳烃导致顺式的主要形成-环丙烷(dr = 4.1:1 至 13.9:1),而亚苄基转移至脂肪族烯烃的选择性通常较低(dr = 1.3:1 至 5.1:1)。我们所有的实验观察结果都与协调的、异步的、亲电的亚苄基转移机制一致。亚苄基转移的非对映选择性是在
  • Ruthenium(I)-catalyzed cyclopropanation reactions with (trimethylsilyl)diazomethane and aryldiazomethanes
    作者:Gerhard Maas、Jürgen Seitz
    DOI:10.1016/s0040-4039(01)01221-7
    日期:2001.8
    The polymeric ruthenium(I) complex [Ru-2(CO)(4)(mu -OAc)(2)](n) is a Suitable catalyst for the cyclopropanation of mono-, 1,1- as well as 1,2-disubstituted, and trisubstituted alkenes with (trimethylsilyl)diazomethane, phenyl-diazomethane. and (4-cyanophenyl)diazomethane. Trisubstituted alkenes are cyclopropanated with a remarkable degree of syn-selectivity. (C) 2001 Elsevier Scien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