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decylsulfanyl-1,3-dihydroxybenzene | 1306616-36-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decylsulfanyl-1,3-dihydroxybenzene
英文别名
5-Decylsulfanylbenzene-1,3-diol
5-decylsulfanyl-1,3-dihydroxybenzene化学式
CAS
1306616-36-3
化学式
C16H26O2S
mdl
——
分子量
282.447
InChiKey
QSNXVHVJRTYPO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2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65.8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decylsulfanyl-1,3-dihydroxybenzene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 chloroform complexcopper(l) iodide三异丙叉丙酮基膦四丁基碘化铵三乙胺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2-[8-[2-[3-Decylsulfanyl-5-[2-[1,12-dimethyl-5-(2-trimethylsilylethynyl)benzo[c]phenanthren-8-yl]ethynyl]phenyl]ethynyl]-1,12-dimethylbenzo[c]phenanthren-5-yl]ethynyl-trimethylsi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乙炔低聚体双螺旋形成中的侧链效应
    摘要:
    合成了三个具有不同侧链的乙炔基螺旋烯低聚物:(P)-bD- n(n = 2–6)带有支链烷氧基羰基侧链;(P)-S- n(n = 2–7),带有癸硫基侧链;(P)-DF- n(n=4、6、8、10 ),具有交替的癸氧基羰基和全氟辛基侧链。将这些侧链衍生物的双螺旋形成与具有癸氧基羰基侧链的(P)-D- n的双螺旋形成进行比较。CD,UV-vis和蒸气压渗透压法(VPO)研究表明,(P)-bD- n形成了双螺旋以及(P)-D- n。在不同温度和浓度三氟甲基苯CD研究表明,(的集合体的稳定性P)-bD- 6是相似的(的P)-D- 6。侧链的疏松度对聚集几乎没有影响,这表明芳族部分的π-π相互作用对于双螺旋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所有检查的溶剂中,(P)-S- n为无规卷曲,但三氟甲基苯除外。而(P)-D- 7在甲苯中以1×10 –3 M形成双螺旋,而(P)-S-7是随机线圈。该结果表明(P)-S- n的双螺旋形成能力显着低于(P)-D-
    DOI:
    10.1021/jo200658q
  • 作为产物:
    描述:
    5-decylsulfanyl-1,3-dimethoxybenzene三溴化硼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6.0h, 以84%的产率得到5-decylsulfanyl-1,3-dihydroxy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乙炔低聚体双螺旋形成中的侧链效应
    摘要:
    合成了三个具有不同侧链的乙炔基螺旋烯低聚物:(P)-bD- n(n = 2–6)带有支链烷氧基羰基侧链;(P)-S- n(n = 2–7),带有癸硫基侧链;(P)-DF- n(n=4、6、8、10 ),具有交替的癸氧基羰基和全氟辛基侧链。将这些侧链衍生物的双螺旋形成与具有癸氧基羰基侧链的(P)-D- n的双螺旋形成进行比较。CD,UV-vis和蒸气压渗透压法(VPO)研究表明,(P)-bD- n形成了双螺旋以及(P)-D- n。在不同温度和浓度三氟甲基苯CD研究表明,(的集合体的稳定性P)-bD- 6是相似的(的P)-D- 6。侧链的疏松度对聚集几乎没有影响,这表明芳族部分的π-π相互作用对于双螺旋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所有检查的溶剂中,(P)-S- n为无规卷曲,但三氟甲基苯除外。而(P)-D- 7在甲苯中以1×10 –3 M形成双螺旋,而(P)-S-7是随机线圈。该结果表明(P)-S- n的双螺旋形成能力显着低于(P)-D-
    DOI:
    10.1021/jo200658q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ide Chain Effect on the Double Helix Formation of Ethynylhelicene Oligomers
    作者:Nozomi Saito、Ryo Terakawa、Masanori Shigeno、Ryo Amemiya、Masahiko Yamaguchi
    DOI:10.1021/jo200658q
    日期:2011.6.17
    oligomers with different side chains were synthesized: (P)-bD-n (n = 2–6) with branched alkyloxycarbonyl side chains; (P)-S-n (n = 2–7) with decylsulfanyl side chains; and (P)-DF-n (n = 4, 6, 8, 10) with alternating decyloxycarbonyl and perfluorooctyl side chains. The double helix formation of these side chain derivatives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P)-D-n with decyloxycarbonyl side chains. CD, UV–vis, and vapor
    合成了三个具有不同侧链的乙炔基螺旋烯低聚物:(P)-bD- n(n = 2–6)带有支链烷氧基羰基侧链;(P)-S- n(n = 2–7),带有癸硫基侧链;(P)-DF- n(n=4、6、8、10 ),具有交替的癸氧基羰基和全氟辛基侧链。将这些侧链衍生物的双螺旋形成与具有癸氧基羰基侧链的(P)-D- n的双螺旋形成进行比较。CD,UV-vis和蒸气压渗透压法(VPO)研究表明,(P)-bD- n形成了双螺旋以及(P)-D- n。在不同温度和浓度三氟甲基苯CD研究表明,(的集合体的稳定性P)-bD- 6是相似的(的P)-D- 6。侧链的疏松度对聚集几乎没有影响,这表明芳族部分的π-π相互作用对于双螺旋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所有检查的溶剂中,(P)-S- n为无规卷曲,但三氟甲基苯除外。而(P)-D- 7在甲苯中以1×10 –3 M形成双螺旋,而(P)-S-7是随机线圈。该结果表明(P)-S- n的双螺旋形成能力显着低于(P)-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