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2-benzothiazolyldithio)propanoic acid | 72632-5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2-benzothiazolyldithio)propanoic acid
英文别名
3-(1,3-Benzothiazol-2-yldisulfanyl)propanoic acid
3-(2-benzothiazolyldithio)propanoic acid化学式
CAS
72632-53-2
化学式
C10H9NO2S3
mdl
——
分子量
271.385
InChiKey
OLQWNBQJMVPAC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84.5±47.0 °C(Predicted)
  • 密度:
    1.5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12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过硫化或 H2S 释放?了解过硫化物化学生物学的概况
    摘要:
    过硫化物 (RSSH) 是生物学上重要的活性硫物质,是内源产生的,可保护关键半胱氨酸残基免受不可逆氧化,并且是不同酶促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尽管过硫化物是比硫醇对应物更强的亲核试剂,但过硫化物在特定环境中也可以以其中性、质子化形式充当亲电子试剂。此外,过硫化物在两个硫原子上都是亲电子的,并且与硫醇盐的反应可以导致H 2 S释放并形成二硫化物,或者导致转过硫化。尽管这些反应途径已被广泛接受,但控制过硫化物是否通过 H 2 S 释放或转过硫化途径进行反应的具体性质仍然难以捉摸。在这里,我们使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直接研究过硫化物和硫醇之间的反应性来回答这些问题。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我们证明增加过硫化物附近的空间体积或吸电子可以通过转过硫化途径分流过硫化物反应性。基于这些见解,我们使用合成的过硫化物供体和N-碘乙酰基L-酪氨酸甲酯 (TME-IAM) 捕获剂来实验监测和测量从大体积
    DOI:
    10.1021/jacs.4c0587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OLIGONUCLEOTIDE PRODUCTION METHOD
    摘要:
    Oxidizing an oligonucleotide precursor having a phosphite ester bond or a phosphonate ester bond with an oxidant, wherein the oxidant is a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the formula (I) excluding 2,2-dipyridyl disulfide: wherein the symbols are as defined in the specification is useful for producing an oligonucleotide having a phosphate ester bond.
    公开号:
    US20240018180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dhy; Pati, Anita; Nanda,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1, vol. 23, # 1, p. 461 - 462
    作者:Padhy、Pati, Anita、Nanda、Dey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1-(3-乙基-5-羟基-2(3H)-苯并噻唑基)-2-丙酮 齐拉西酮砜 齐帕西酮-d8 阳离子蓝NBLH 阳离子荧光黄4GL 锂2-(4-氨基苯基)-5-甲基-1,3-苯并噻唑-7-磺酸酯 铜酸盐(4-),[2-[2-[[2-[3-[[4-氯-6-[乙基[4-[[2-(硫代氧代)乙基]磺酰]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羟基-kO)-5-硫代苯基]二氮烯基-kN2]苯基甲基]二氮烯基-kN1]-4-硫代苯酸根(6-)-kO]-,(1:4)氢,(SP-4-3)- 铜羟基氟化物 钾2-(4-氨基苯基)-5-甲基-1,3-苯并噻唑-7-磺酸酯 钠3-(2-{(Z)-[3-(3-磺酸丙基)-1,3-苯并噻唑-2(3H)-亚基]甲基}[1]苯并噻吩并[2,3-d][1,3]噻唑-3-鎓-3-基)-1-丙烷磺酸酯 邻氯苯骈噻唑酮 西贝奈迪 螺[3H-1,3-苯并噻唑-2,1'-环戊烷] 螺[3H-1,3-苯并噻唑-2,1'-环己烷] 葡萄属英A 草酸;N-[1-[4-(2-苯基乙基)哌嗪-1-基]丙-2-基]-2-丙-2-基氧基-1,3-苯并噻唑-6-胺 苯酰胺,N-2-苯并噻唑基-4-(苯基甲氧基)- 苯酚,3-[[2-(三苯代甲基)-2H-四唑-5-基]甲基]- 苯胺,N-(3-苯基-2(3H)-苯并噻唑亚基)- 苯碳杂氧杂脒,N-1,2-苯并异噻唑-3-基- 苯甲酸,4-(6-辛基-2-苯并噻唑基)- 苯甲基2-甲基哌啶-1,2-二羧酸酯 苯并噻唑正离子,2-[3-(1,3-二氢-1,3,3-三甲基-2H-吲哚-2-亚基)-1-丙烯-1-基]-3-乙基-,碘化(1:1) 苯并噻唑正离子,2-[2-[4-(二甲氨基)苯基]乙烯基]-3-乙基-6-甲基-,碘化 苯并噻唑正离子,2-[(2-乙氧基-2-羰基乙基)硫代]-3-甲基-,溴化 苯并噻唑啉 苯并噻唑三氯金(III) 苯并噻唑-d4 苯并噻唑-7-乙酸 苯并噻唑-6-腈 苯并噻唑-5-羧酸 苯并噻唑-5-硼酸频哪醇酯 苯并噻唑-4-醛 苯并噻唑-4-乙酸 苯并噻唑-2-磺酸钠 苯并噻唑-2-磺酸 苯并噻唑-2-磺酰氟 苯并噻唑-2-甲醛 苯并噻唑-2-甲酸 苯并噻唑-2-甲基甲胺 苯并噻唑-2-基磺酰氯 苯并噻唑-2-基甲基-乙基-胺 苯并噻唑-2-基叠氮化物 苯并噻唑-2-基-邻甲苯-胺 苯并噻唑-2-基-己基-胺 苯并噻唑-2-基-(4-氯-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4-氟-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4-乙氧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2-甲氧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2,6-二甲基-苯基)-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