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78557-5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78557-53-6
化学式
C20H22N2O3V
mdl
——
分子量
389.348
InChiKey
JRHQMCCCSWZAMJ-VIDIEQDG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反应 3.0h, 生成 vanadium penta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以席夫碱配合物为前驱体制备的V 2 O 5纳米颗粒的表征,微生物和催化应用
    摘要:
    摘要 五氧化二钒(V 2 O 5)纳米颗粒由于其简单的合成,广泛的化学,工业,生物和医学应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微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Schiff碱的钒配合物用作合成五氧化二钒(V 2 O 5)纳米粒子的前体。前驱体席夫碱配合物是通过将乙酰丙酮氧钒与保持比例为1:1的席夫碱配体混合而获得的。之后,V 2 O 5以钒配合物在600°C下热蒸发-冷凝3 h为基础,通过直接煅烧法合成了纳米颗粒(以C-1,C-2,C-3和C-4表示)。最后,诸如FTIR,XRD,EDS和SEM之类的分析工具为形成V 2 O 5纳米粒子提供了证据。另外,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了微生物研究和光催化活性。一项抗菌研究表明,所有制备的V 2 O 5纳米颗粒均具有抑制某些选定的人类致病细菌生长的能力,而几乎没有针对植物致病真菌的生长能力。此外,这些V 2 O 5 纳米颗粒具有光催化活性,因为这些颗粒会降解有机染料曙红黄。 图形摘要
    DOI:
    10.1007/s12039-020-01840-y
  • 作为产物:
    描述:
    硫酸氧钒水合物N,N’-双(亚水杨基)-1,6-己烷二胺 在 NEt3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水杨醛和聚亚甲基二胺衍生的氧钒(IV)配合物的立体化学
    摘要:
    氧钒(IV)[[VO {OC 6 H 4 CH N-CR 1 R 2(CH 2)n – 1 –N CHC 6 H 4 O}]的几种席夫碱络合物,其中n = 2(R 1和R 2 = H或CH 3)和n = 3-10(R 1 = R 2 = H)已被分离出来,并对其光谱和磁性进行了研究。在ν(V O)的伸缩振动的频率落入范围861-994厘米-1。最小和最大d π - p π以V重叠;○是在观察到(4 R 1 = R 2 = H,Ñ ;(R 7 = 3)和1 = R 2 = H,Ñ分别= 6)。在氯仿和吡啶,并在固态电子光谱指示的能量的顺序的反转的可能性Ë π *和b 1*水平;因此,随着亚甲基链长度的增加,观察到几何形状的多样性。配合物在室温下的有效磁矩在1.64到1.81 BM之间。但是,θ值相对较小。
    DOI:
    10.1039/dt98100012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molecular modeling,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oxovanadium(IV) complexes of Schiff bases as a good SARS-CoV-2 inhibitor
    作者:Mohammad Nasir Uddin、Zainul Abedin Siddique、Jabunnisa Akter、Md. Saifur Rahman、Wahhida Shumi、Munira Nasiruddin
    DOI:10.1080/24701556.2021.1952261
    日期:2022.6.3
    Abstract Oxovanadium(IV) complexes of dibasic symmetrical bis-Schiff bases synthesized from 1,6-hexanediamine and orthohydroxy aldehydes or diketones. Their formation was confirmed with the help of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1H NMR, UV-visible and mass spectra,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conductance measurements. Quantum mechanical calculations are indicative to the proposed structures of the complexes
    摘要 由 1,6-己二胺和邻羟基醛或二酮合成的二元对称双席夫碱的氧 (IV) 配合物。在元素分析、FTIR、1 H NMR、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磁化率和电导测量的帮助下证实了它们的形成。量子力学计算表明了复合物的拟议结构。大多数配体和配合物对特定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菌丝体生长具有相当大的抑制能力,并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配合物对蚊子幼虫(Culex quinquefasciatus)表现出良好的杀幼虫活性。席夫碱的分子对接,(BzA-HD-BzAH 2) 与 SARS-CoV-2 Mpro 的结合显示与已获批准的药物羟氯喹 (HCQ) 和法匹拉韦 (FVP) 相比,与受体蛋白的结合亲和力最好。ADMET 分析表明,配体是非致癌性的,并且毒性低于标准、HCQ 或 FVP。然而,这些计算机研究证明 BzA-HD-BzAH 2是开发作为抗 SARS-CoV-2 治疗药物的良好候选者。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