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methyl-salicylidene-p-methylaniline | 19430-16-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methyl-salicylidene-p-methylaniline
英文别名
4-Methyl-N-<5-methyl-salicyliden>-anilin;p-Homosalicylaldehyd-p-tolylimid;(6-Oxy-3-methyl-benzal)-p-toluidin;4-Methyl-2-(p-tolylimino-methyl)-phenol;(E)-4-Methyl-2-{[(4-methylphenyl)imino]methyl}phenol;4-methyl-2-[(4-methylphenyl)iminomethyl]phenol
5-methyl-salicylidene-p-methylaniline化学式
CAS
19430-16-1
化学式
C15H15NO
mdl
——
分子量
225.29
InChiKey
RYJRESGMHGJKT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90.2±42.0 °C(Predicted)
  • 密度:
    1.0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32.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Noda, Nippon Kagaku Zasshi, 1959, vol. 80, p. 321,324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元素硫作为降低苯并恶嗪单体聚合温度的手段引起的触发效应
    摘要:
    制备了不同的苯并恶嗪树脂和元素硫(S 8)的混合物,然后在低于该温度的120°C下反应生成硫自由基。通过质子核磁共振波谱(1 H 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反应进程和主要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监测和表征。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所有反应系统进行热分析。在苯并恶嗪中引入S 8会在反应体系中产生一个带有席夫碱和酚式-OH的新结构,当低至5 mol%时,它会引发聚合温度降低约15%。添加S 8。
    DOI:
    10.1039/c6ra04420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chiff base complexes of methyltrioxorhenium (VII): Synthesis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
    作者:Bo Zhang、Su Li、Eberhardt Herdtweck、Fritz E. Kühn
    DOI:10.1016/j.jorganchem.2013.04.033
    日期:2013.9
    The results show that (N-salicylidene)aniline derived Schiff base complexes of MTO display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than di-nitrogen Schiff base complexes of MTO. No diol byproduct formation is observed.
    Schiff碱与甲基三氧合hen(MTO)平稳配合,生成相应的MTO-Schiff碱加合物,并通过IR,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示例性地确定了复合物之一的X射线结构。该化合物用作离子液体中环辛烯环氧化的催化剂,室温下以UHP(过氧化氢加合物)为氧化剂。结果表明,(N-杨基)苯胺衍生的MTO席夫碱配合物比MTO的二氮席夫碱配合物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没有观察到二醇副产物的形成。
  • Synthesis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New 3-Aryl-1,3-benzoxazine-2-ketone Derivatives
    作者:Fen Huang、Wenjie Jiao、Yichao Wan
    DOI:10.1134/s1070363221060190
    日期:2021.6
  • Anselmino, Chemische BerichteChemische Berichte, 1905, vol. 38, p. 3991,3996
    作者:Anselmino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