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6-(thexyldimethylsilyl)pyridine-2-thionato)nickel(II) | 263333-5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6-(thexyldimethylsilyl)pyridine-2-thionato)nickel(II)
英文别名
6-[2,3-dimethylbutan-2-yl(dimethyl)silyl]pyridine-2-thiolate;nickel(2+)
bis(6-(thexyldimethylsilyl)pyridine-2-thionato)nickel(II)化学式
CAS
263333-59-1
化学式
C26H44N2NiS2Si2
mdl
——
分子量
563.642
InChiKey
DVAVDTHODLSAKP-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6-(thexyldimethylsilyl)pyridine-2-thione 在 tetramethylammonium perchlor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bis(6-(thexyldimethylsilyl)pyridine-2-thionato)nickel(II)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cobalt(III), nickel(II), copper(I) and silver(I) complexes of silylated pyridine-2-thione
    摘要:
    在适当的杂环硫酮 RMe2SipySH (3-ButMe2SipySH, 3-ThexMe2SipySH, 6-ThexMe2SipySH) 的乙腈溶液中对阳极金属(钴、镍、铜和银)进行电化学氧化,得到通式 [M(RMe2SipyS)] 的配合物( M = Cu、Ag) 和 [M(RMe2SipyS)n](当 M = Co,n = 3;M = Ni,n = 2 时)。当在 2,2'-联吡啶 (bipy) 存在下重复氧化时,仅在 M = Ni 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混合配合物 [M(RMe2SipyS)2(bipy)]。铜配合物 [M(RMe2SipyS)] 与 1,2-双(二苯基膦基)乙烷 (dppe) 和双(二苯基膦基)甲烷 (dppm) 在乙腈中反应生成 [Cu2(RMe2SipyS)2(dppe)3] 和[Cu2(RMe2SipyS)2(dppm)2]。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Cu6(3-ButMe2SipyS)6], 1、[Cu6(6-ThexMe2SipyS)6], 2和[3-ButMe2SipyS-Spy-3-ButSiMe2], 3的分子结构。化合物1和2是六核的,六个铜原子排列成扭曲的八面体几何形状,每个铜原子处于扭曲的三角平面[CuS2N]环境中,每个配体采用N,S-二齿S-桥接模式。讨论了配合物的电子、振动以及 1H 和 13C NMR 谱并与其结构相关。
    DOI:
    10.1039/a908129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Rp)-2-(叔丁硫基)-1-(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1E)-1-{4-[(4-氨基苯基)硫烷基]苯基}乙酮肟 颜料红88 颜料紫36 顺式-1,2-二(乙硫基)-1-丙烯 非班太尔-D6 雷西那得中间体 阿西替尼杂质J 阿西替尼杂质C 阿西替尼杂质4 阿西替尼杂质 阿西替尼 阿拉氟韦 阿扎毒素 阿嗪米特 阔草特 银(I)(6-氨基-2-(甲硫基)-5-亚硝基嘧啶-4-基)酰胺水合物 钾三氟[3-(苯基硫基)丙基]硼酸酯(1-) 邻甲苯基(对甲苯基)硫化物 避虫醇 连翘脂苷B 还原红 41 还原紫3 还原桃红R 达索尼兴 辛硫醚 辛-1,7-二炔-1-基(苯基)硫烷 西嗪草酮 萘,2-[(2,3-二甲基苯基)硫代]- 莫他哌那非 茴香硫醚 苯醌B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甲基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6-二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2-[(2-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氯-4-[(4-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乙硫基)- 苯酚,3,5-二[(苯基硫代)甲基]- 苯胺,4-[5-溴-3-[4-(甲硫基)苯基]-2-噻嗯基]- 苯胺,3-氯-4-[(1-甲基-1H-咪唑-2-基)硫代]- 苯胺,2-[(2-吡啶基甲基)硫代]- 苯硫醚-D10 苯硫胍 苯硫基乙酸 苯硫代磺酸S-(三氯乙烯基)酯 苯甲醇,2,3,4,5,6-五氟-a-[(苯基硫代)甲基]-,(R)- 苯甲酸,3-[[2-[(二甲氨基)甲基]苯基]硫代]-,盐酸 苯甲胺,5-氟-2-((3-甲氧苯基)硫代)-N,N-二甲基-,盐酸 苯甲二硫酸,4-溴苯基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