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消旋的3,4-二氢-2 H-
吡咯是Barton-Zard反应的假设中间体,以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方式合成,并首次得到了充分表征。用
奎宁衍生的
硫脲对二氢
吡咯进行动力学拆分,得到了(+)-3-芳基
吡咯产物,并高效回收了(+)-3,4-dihydro-2 H-
吡咯(s因子高达153)。分解后的(+)-3,4-二氢-2 H-
吡咯随后用
奎尼丁衍生的
硫脲催化剂进行芳构化,从而制得具有出色的中心-手性手性转移的(-)-3-芳基
吡咯。与公认的Barton-Zard机制相反,3,4-二氢-2 H的芳构化在双功能催化剂存在下的
吡咯被认为是通过空前的顺序进行的,该顺序涉及同步 消除HNO 2和芳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