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目的是在由三苯基膦P(C 6 H 4 CH 2 NHR)3衍生的配体提供的P Ar N 3环境中表征Cu配合物,并将其与全氮配体的配位行为和反应性进行比较。作为趋势。结果表明,PN 3配体(R = i Pr)与Cu(I)和Cu(II)的配位导致配合物的配位范围几乎不受控制,因为它们容易经历一个N或P的去配位作用供体连同后者的氧化。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将P Ar N 3接枝在杯[6]芳烃的小轮辋上时,其几何形状受约束于三脚架中,该三脚架迫使金属中心在两种氧化态下都通过P-Cu键保持在相同的环境中。这些基于杯[6] PN 3的Cu(I)和Cu(II)配合物容易与外源性配体反应,从而可以与基于杯[6] tren的铜配合物进行比较。实际上,溶液中的反应性研究强调了非常不同的行为。复合物[Cu(calix [6] PN 3 ]] 2+显示出对弱σ供体的异常亲和力(例如,MeCN> Et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