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与CH 2 Cl 2中的B(C 6 F 5)3反应形成1:1加合物,其特征是室温IR和低温(−30°C)1 H,19 F,13 C和11 B NMR光谱。配位似乎是通过羰基氧原子发生的,并且加合物及其组分之间的交换通常足够缓慢,以至于很容易将加合物的1 H,19 F,13 C和11 B共振与1 H和13区别开来。相应的游离酸的C共振以及游离B(C 6 F 5)3的19 F和11 B共振。高亲电性B(C 6 F 5)3的吸电子能力充分提高了配位羧酸的布朗斯台德酸度,使其能够质子化异丁烯,从而引发其碳正离子聚合。增强的酸度还会导致B-C 6 F 5键的缓慢,部分裂解,并且使用苯甲酸使化合物[(μ- C6 H 5 CO 2)(μ-OH){B(C 6 F5)2 } 2 ]已经被分离并在晶体学上进行了表征。由于缓慢的B-C 6 F 5裂解,未获得羧酸的1:1加成物的晶体学上有用的晶体,但C 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