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组装化合物的设计中,连接配位部分的接头的微小变化会在获得的结构中产生很大的差异。在这里,我们报告三种新颖的
锌(II)配合物与
菲咯啉衍生的
配体作为构建基块(L1-L3):单核配合物,双
金属螺旋和三
金属环状螺旋。
L2中的偶数间隔基促进了通过相邻
菲咯啉的π-π相互作用稳定的双
金属螺旋的形成。在L3中添加额外的亚甲基会增加
菲咯啉可堆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并且CH-π非共价相互作用可为环状螺旋结构提供稳定性。当在
乙腈中以308 nm照射时,所有三种配合物均会形成长寿命的激发态,能够参与2-
丙醇的氧化和
甲基紫精MV2 +的还原。尽管三种配合物的总体行为相似,但双
金属螺旋体能够与MV2 +形成基态加合物,而三聚体达到激发态则与MV2 +形成激基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