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indolizidine 167A (TFA) | 1413927-24-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indolizidine 167A (TFA)
英文别名
——
(+)-indolizidine 167A (TFA)化学式
CAS
1413927-24-8
化学式
C2HF3O2*C11H21N
mdl
——
分子量
281.318
InChiKey
BQRJZSHUTQRGBX-PBDVDRN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9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2
  • 拓扑面积:
    40.54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8S,8aR)-8-methyl-5-indolizidinon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9.0h, 生成 (+)-indolizidine 167A (TFA)
    参考文献:
    名称:
    吲哚咪唑基生物碱的催化,高对映和非对映选择性合成的一般策略
    摘要:
    以高度灵活和立体选择性的方式合成了十六种基于吲哚并立定的生物碱(IBA),它们是青蛙皮肤的有毒成分。作为关键步骤,采用了三组分,有机催化,高度对映和非对映选择性的乙烯基Mukaiyama-Mannich反应,以克数形式提供了光学高度浓缩的丁内酰胺作为中心中间体。通过将烯醇侧链部分环化到吡咯烷环上来构建连接的六元环。桥头手性中心和相邻8位的绝对构型是在最初的乙烯基曼尼希反应中确定的,而3和5位取代基是在合成的后期通过有机金属加成引入的,并从底物上进行了完全的立体化学控制。通过这种策略,可将简单甚至更复杂的生物碱作为单一的立体异构体以较高的总收率获得。这些合成还有助于建立那些以前从未合成过的IBA的绝对和相对构型。
    DOI:
    10.1002/chem.20130408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General Organocatalytic Approach toward the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Indolizidine Based Alkaloids
    作者:Falko Abels、Chris Lindemann、Eva Koch、Christoph Schneider
    DOI:10.1021/ol302871u
    日期:2012.12.7
    Four indolizidine based alkaloids (IBAs)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straightforward, and flexible manner. As a key step our previously developed Brønsted acid catalyzed vinylogous Mannich reaction was employed which easily afforded gram amounts of an optically pure central intermediate which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wide range of diversely substituted IBAs.
    已经以高度对映选择性,简单和灵活的方式合成了四种基于吲哚并立定的生物碱IBA)。作为关键步骤,我们使用了先前开发的布朗斯台德酸催化的乙烯基曼尼希反应,可轻松提供克量的光学纯中心中间体,可将其转化为多种多样的取代IBA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颈花脒 罗拉西坦 矛裂碱 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羧酸酯 瓶千里光碱N-氧化物 新瓶草千里光碱 异款冬碱 季普拉嗪 四氢-1H-吡咯里嗪-2(3H)-酮 四氢-1H-吡咯烷-7a(5H)-乙酸 四氢-1H-吡咯并吡咯烷-7a(5H)-乙胺二盐酸盐 四氢-1H-吡咯嗪-7a(5h)-乙酸乙酯 响铃豆碱 去甲一叶秋碱 六氢-吡咯嗪-1-酮 六氢-3-(羟甲基)-1H-吡咯里嗪-1,2,7-三醇 六氢-1H-吡咯里嗪-2-羧酸 六氢-1H-吡咯里嗪-2-甲腈 六氢-1H-吡咯里嗪 六氢-1H-吡咯嗪-7A-甲腈 倒千里光裂醇 二[[(1R,8R)-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基]2,4-二(4-羟基苯基)环丁烷-1,3-二羧酸酯 [(1S,8R)-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醇 [(1S,7R,8R)-7-[(Z)-2-甲基丁-2-烯酰基]氧基-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基 (Z)-2-(羟基甲基)丁-2-烯酸酯 7a-乙氧基-7,7-二甲基六氢-3H-吡咯里嗪-3-酮 7Alpha-双稠吡咯啶-乙酸盐酸盐 7Alpha-双稠吡咯啶-乙腈 7-羟基-1-氮杂双环[5.3.0]癸烷-2-酮 7-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酮 7,8-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 5-甲氧羰基甲基-1-氮杂双环[3.3.0]辛烷 5-氧代六氢-1H-吡咯里嗪-1-甲醛 5-(2-氨基乙基)-1-氮杂双环[3.3.0]辛烷 3-(羟基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2,7-三醇盐酸盐(1:1) 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胺 2(1H)-喹喔啉酮,3-氨基-7-甲基- 1H-吡咯啉嗪-2-胺,六氢-(9CI) 1H-吡咯啉嗪-1-酮,六氢-7-(羟甲基)- 1-氮杂二环[2.2.1]庚烷,3-(5-异[口噁]唑基)-,外-(9CI) 1-(六氢-1H-吡咯里嗪-1-基)乙酮 (六氢-1H-吡咯里嗪-7A-基)甲胺 (六氢-1H-吡咯啉-7a-基)甲醇 (八氢吲哚嗪-8A-基)甲胺 (八氢-9AH-喹啉嗪-9A-基)甲醇 (Z)-2-甲基-2-丁烯酸[(1S,2R,7aS)-六氢-1-羟基甲基-1H-吡咯里嗪-2-基]酯 (Z)-2-甲基-2-丁烯酸[(1S,2R,7aR)-六氢-2beta-羟基-1H-吡咯里嗪-1beta-基]甲基酯 (7aS)-四氢-1H-吡咯里嗪-2(3H)-酮 (7aS)-六氢-3H-吡咯里嗪-3-酮 (7aS)-2-甲基四氢-1H-吡咯里嗪-1,3(2H)-二酮 (7a-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