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oxy-6-{[(thiophen-2-methyl)imino]methyl}phenol | 104165-5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oxy-6-{[(thiophen-2-methyl)imino]methyl}phenol
英文别名
N-(3-methoxy-salicylidene)-2-thenylamine;2-methoxy-6-(thiophen-2-ylmethyliminomethyl)phenol
2-methoxy-6-{[(thiophen-2-methyl)imino]methyl}phenol化学式
CAS
104165-57-3
化学式
C13H13NO2S
mdl
——
分子量
247.318
InChiKey
PFCZEUGGZVBBT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5
  • 拓扑面积:
    70.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II) acetate monohydrate2-methoxy-6-{[(thiophen-2-methyl)imino]methyl}phenol甲醇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25%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来自糠胺和噻吩配体的铜 (II) 配合物:细胞毒性、抗氧化特性和分子对接评估
    摘要:
    这份手稿描述了铜 (II) 复合物的合成、结构分析、抗氧化评估、细胞毒性、与 DNA 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对接模型,这些复合物源自含有呋喃基和噻吩片段 ( C1-C5 ) 的芳香醛和胺。在 pH 7.8 的缓冲溶液中使用 NBT 光还原方法测试所有化合物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催化模拟物,结构分析表明所有配合物都具有二次几何形状。然而,CT-DNA 相互作用、抗氧化活性和细胞毒性特征的评估存在重要差异。主要兴趣是将通过 X 射线衍射获得的结构与测试活动相关联,为未来甚至更深入的应用添加相关信息。
    DOI:
    10.1016/j.poly.2021.115608
  • 作为产物:
    描述:
    2-噻吩甲胺邻香草醛甲醇 为溶剂, 以44%的产率得到2-methoxy-6-{[(thiophen-2-methyl)imino]methyl}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来自糠胺和噻吩配体的铜 (II) 配合物:细胞毒性、抗氧化特性和分子对接评估
    摘要:
    这份手稿描述了铜 (II) 复合物的合成、结构分析、抗氧化评估、细胞毒性、与 DNA 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对接模型,这些复合物源自含有呋喃基和噻吩片段 ( C1-C5 ) 的芳香醛和胺。在 pH 7.8 的缓冲溶液中使用 NBT 光还原方法测试所有化合物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催化模拟物,结构分析表明所有配合物都具有二次几何形状。然而,CT-DNA 相互作用、抗氧化活性和细胞毒性特征的评估存在重要差异。主要兴趣是将通过 X 射线衍射获得的结构与测试活动相关联,为未来甚至更深入的应用添加相关信息。
    DOI:
    10.1016/j.poly.2021.1156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product in the synthesis of a Schiff base give evidence of its <i>zwitterionic</i> nature in the solid state
    作者:M. R. Rodríguez、G. A. Espino、O. E. Piro、G. A. Echeverría、B. S. Parajón-Costa、A. C. González-Baró
    DOI:10.1039/d1nj04537g
    日期:——
    racemate in the triclinic space group P with 2 molecules per unit cell. The (o-VA)2 molecular fragment in (o-VA)2TPNH2 shows a non-crystallographic two-fold axis that enables the two molecular stereogenic centers to have the same chirality. The formation reaction mechanism for (o-VA)2TPNH2 is proposed and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Schiff base o-HVATPNH2 were revised. 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在席夫碱 2-甲氧基-6-[(噻吩-2-甲基)亚基]甲基}苯酚 ( o -HVATPNH2) 的合成过程中,分离并表征了一种副产物。该分子的晶体结构,4,10-dimethoxy-13-(thiophen-2-ylmethyl)-6,12-dihydro-6,12-epiminodibenzo[ b , f ][1,5]dioxocane,即( o - VA) 2 TPNH2,简称TPNH2,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手性化合物结晶为三斜空间群P中的外消旋体,每个晶胞有 2 个分子。( o -VA) 2 中的( o -VA ) 2分子片段TPNH2 显示了一个非晶体双轴,使两个分子立体中心具有相同的手性。提出了( o -VA) 2 TPNH2的生成反应机理,修正了席夫碱o -HVATPNH2的结构性质。发现了存在固态席夫碱的两性离子形式的证据。
  • Ring-opening copolymerization of CO2 with epoxides catalyzed by binary catalysts containing half salen aluminum compounds and quaternary phosphonium salt
    作者:Sourav Singha Roy、Sriparna Sarkar、P.K.Sudhadevi Antharjanam、Debashis Chakraborty
    DOI:10.1016/j.mcat.2023.113053
    日期:2023.4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Al(III) compounds supported by unsymmetrical phenoxy-imine ligands with furan-2-ylmethanimine and thiophen-2-ylmethanimine side arms is described. Reactions of the ligands with Al(CH3)3 in a 1:1 and 2:1 stoichiometric ratio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monosubstituted and disubstituted Al(III) compounds in quantitative yields. These compounds
    描述了由具有 furan-2-ylmethanimine 和 thiophen-2-ylmethanimine 侧臂的不对称苯氧基亚胺配体支持的两种不同类别的 Al(III) 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配体与 Al(CH 3 ) 3以 1:1 和 2:1 的化学计量比反应,以定量产率形成相应的单取代和双取代的 Al(III) 化合物。使用各种光谱技术和元素分析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全面表征。单晶 X 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单取代化合物中的 Al(III) 中心采用扭曲的四面体几何结构,而双取代化合物中的 Al(III) 中心采用扭曲的三角双锥几何结构,几何指数为τ = 0.72。这些化合物与四苯基 (TPPCl) 形成二元催化剂体系,用于 CO 2与环己烯氧化物 (CHO) 和环氧丙烷 (PO) 的开环共聚 (ROCOP )。它们显示出显着的活性,可生成具有高达 107 h -1 的TOF 的交替聚碳酸酯和高选择性(碳酸酯键
  • Joginadham, C.; Bhagwat, U. A.; Mukhedkar, V. A.,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1987, vol. 26, # 4, p. 341 - 344
    作者:Joginadham, C.、Bhagwat, U. A.、Mukhedkar, V. A.、Mukhedkar, A.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