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先提出的解释 1-羟基亚氨基-2,2-二硝基-1-R-乙烷的二钾盐与 NaNO2/AcOH 亚硝化过程中呋喃环形成的机制通过测定二硝基甲基和肟的电离常数通过实验得到证实通过检查具有 15N(5) 和 15N(2) 环的异构 3(4)-硝基-4(3)-R-呋喃烷的 1H、13C、14N 和 15N NMR 和质谱,获得起始二钾盐中的碎片原子,分别和 3,4-二芳基呋喃与两个 15N 标记的环原子。对获得的 15N 标记呋喃衍生物及其未标记类似物的 IR 和拉曼光谱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改进有关呋喃衍生物振动光谱解释的文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