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fluoro-N-[(E)-(4-methylisoquinolin-3-yl)diazenyl]aniline | 109000-50-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fluoro-N-[(E)-(4-methylisoquinolin-3-yl)diazenyl]aniline
英文别名
——
4-fluoro-N-[(E)-(4-methylisoquinolin-3-yl)diazenyl]aniline化学式
CAS
109000-50-2
化学式
C16H13FN4
mdl
——
分子量
280.304
InChiKey
VONXSHYHUQBJO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49.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fluoro-N-[(E)-(4-methylisoquinolin-3-yl)diazenyl]aniline 在 tribromophenol bromine 、 环己烯 作用下, 生成 3-(4-Fluoro-phenyl)-9-methyl-3H-1,2,3-triaza-3a-azonia-cyclopenta[b]naphthalene;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线性稠合的四唑(1,5-b)异喹啉鎓盐的合成和氮消除:形成新的四环化合物:吲哚并(2,3-b)异喹啉
    摘要:
    用芳基二偶氮盐处理3-氨基异喹啉(),得到2-氨基-4-芳基偶氮异喹啉(),其与芳族醛反应,得到咪唑(4,5-c)异喹啉。然而,使用3-氨基-4-甲基异喹啉(),相同的反应会生成3-异喹啉基三氮烯(),然后可以使用“ TBB”将其环化,得到四唑(1,5-b)-异喹啉盐()。后者的lium盐()在存在氢氧离子的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反应性,这是通过同时形成甲苯甲醛衍生物和吲哚并(3,2-b)异喹啉体系()来证明的。这种矛盾以及新的线性融合系统之间的行为差​​异()及其以前研究的角熔融异构体(“退火效应”)是根据前沿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的。
    DOI:
    10.1016/s0040-4020(01)82093-7
  • 作为产物:
    描述:
    4-fluorobenzenediazonium tetrafluoroborate 、 4-甲基异喹啉-3-胺sodium dihydrogenphosphate 作用下, 以 乙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0.0h, 以28%的产率得到4-fluoro-N-[(E)-(4-methylisoquinolin-3-yl)diazen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线性稠合的四唑(1,5-b)异喹啉鎓盐的合成和氮消除:形成新的四环化合物:吲哚并(2,3-b)异喹啉
    摘要:
    用芳基二偶氮盐处理3-氨基异喹啉(),得到2-氨基-4-芳基偶氮异喹啉(),其与芳族醛反应,得到咪唑(4,5-c)异喹啉。然而,使用3-氨基-4-甲基异喹啉(),相同的反应会生成3-异喹啉基三氮烯(),然后可以使用“ TBB”将其环化,得到四唑(1,5-b)-异喹啉盐()。后者的lium盐()在存在氢氧离子的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反应性,这是通过同时形成甲苯甲醛衍生物和吲哚并(3,2-b)异喹啉体系()来证明的。这种矛盾以及新的线性融合系统之间的行为差​​异()及其以前研究的角熔融异构体(“退火效应”)是根据前沿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的。
    DOI:
    10.1016/s0040-4020(01)82093-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SSMER A.; HAJOS GY.; GELLERI A.; RADICS L., TETRAHEDRON, 42,(1986) N 19, 5415-5426
    作者:MESSMER A.、 HAJOS GY.、 GELLERI A.、 RADICS L.
    DOI:——
    日期:——
  • Synthesis and nitrogen elimination of the linearly fused tetrazolo (1 ,5-b) isoquinolinium salts
    作者:A. Messmer、G.Y. Hajós、A. Gelléri、L. Radics
    DOI:10.1016/s0040-4020(01)82093-7
    日期:1986.1
    of “TBB” to give tetrazolo(1,5-b)-isoquinolinium salts (). The latter azolium salt () showed ambident rea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xide ion manifested by simultaneous formation of tolualdehyde derivative and indazolo (3,2-b) isoquinoline system (). This ambidency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in behaviour between the new linearly fused system () and its formerly studied angularly fused isomers (“annelation
    用芳基二偶氮盐处理3-氨基异喹啉(),得到2-氨基-4-芳基偶氮异喹啉(),其与芳族醛反应,得到咪唑(4,5-c)异喹啉。然而,使用3-氨基-4-甲基异喹啉(),相同的反应会生成3-异喹啉基三氮烯(),然后可以使用“ TBB”将其环化,得到四唑(1,5-b)-异喹啉盐()。后者的lium盐()在存在氢氧离子的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反应性,这是通过同时形成甲苯甲醛衍生物和吲哚并(3,2-b)异喹啉体系()来证明的。这种矛盾以及新的线性融合系统之间的行为差​​异()及其以前研究的角熔融异构体(“退火效应”)是根据前沿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