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223799-1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223799-19-7;13928-30-8
化学式
C16H14CuN2O4
mdl
——
分子量
361.844
InChiKey
DLBIGKYZRUZDGE-MQMNHWTG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N-bis(4-hydroxysalicylidene)ethylene-1,2-diamine 、 copper(II) acetate monohydrate乙醇 为溶剂, 以89%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CuII 到 CuIII 的氧化、自由基的产生和羟基-salen-铜配合物的 DNA 切割。通过 ESR 和电化学研究的异构效应
    摘要:
    已经合成了一系列双(羟基水杨烯)乙二胺(羟基-salens)的铜配合物。在每个水杨基单元上的邻位、间位或对位上添加羟基以增强铜络合物的稳定性并产生与铜氧化还原系统协同作用的氢醌系统以促进氧化性 CuIII 物质的自发形成。循环伏安法和 ESR 光谱结合电化学和自旋捕获实验已被用于表征羟基-salen-铜配合物的结构和氧化还原状态,并证明氧自由基的产生。确定了一套完整的磁性值。此外,我们研究了复合物 3a、b、c 在没有活化剂的情况下切割 DNA 的能力。间位异构体 3b 不产生氧自由基,因此它不能切割 DNA。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位异构体 3c 和在较低程度上的邻位异构体 3a 表现出核​​酸酶作用...
    DOI:
    10.1021/ja982221z
  • 作为试剂:
    描述:
    吡咯碘苯Cu(HOC6H3(O)CHNCH2CH2NCHC6H3(O)OH)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反应 6.5h, 以91%的产率得到1-苯基吡咯
    参考文献:
    名称:
    高度可重复使用的对羟基取代的萨伦无支撑铜(II)配合物:新型,高效,通用的C‑N键形成反应催化剂
    摘要:
    据报道,一种稳定,高活性和通用的CN键形成反应的方法。在温和条件下,使用高度可重复使用的无载体铜(II)-沙仑配合物,结构多样的氮芳基取代的化合物是通过HN杂环与芳基碘化物的直接C-N键形成反应或2-溴苯甲醛,苯胺衍生物和叠氮化钠的三组分C-N键形成反应获得的,收率良好。在环境条件下,在催化剂存在下,苯并咪唑衍生物的C-N键形成反应也进行了。使用该方法生产了一系列带有吗啉,四唑和喹喔啉主链的杂苯并咪唑。所有反应均在短时间内在空气中进行。在9 H-咔唑与碘苯的直接交叉偶联反应中,Cu(II)催化剂最多可重复使用八次,而催化活性不会降低。
    DOI:
    10.1002/aoc.376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lective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Cu<sup>2+</sup>by a Novel Cu(II)-imprinted Silica Gel
    作者:Hossein Faghihian、Khadijeh Asghari
    DOI:10.1002/jccs.201200581
    日期:2013.12
    A new Cu(II)‐imprinted salen functionalized silica gel adsorbent was synthesized by surface imprinting technique and was employed as a selectiv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aterial for Cu2+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1HNMR, 13CNMR, CHNS and DTG techniques. The BET surface area of the silica gel was also determined. The adsorbent was then used for removal of
    通过表面压印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的Cu(II)印迹的Salen官能化硅胶吸附剂,并用作从溶液中去除Cu 2+的选择性固相萃取材料。通过FT-IR,1 HNMR,13 CNMR,CHNS和DTG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还确定了硅胶的BET表面积。然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将吸附剂用于从溶液中去除Cu 2+。结论是,与非印迹硅胶相比,合成印迹硅胶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容量,最大吸附容量为67.3和56.5 mg.g -1分别获得了离子印迹和非印迹吸附剂的吸附力。对于Cu 2+ / Ni 2+和Cu 2+ / Zn 2+对,分别获得了50.32和31.94的相对选择性因子。印迹吸附剂的动态吸附能力由于其快速的吸附动力学而接近于静态吸附能力。此外,回收了离子印迹吸附剂并重复使用,从而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可接受的精度和令人满意的吸附能力。每个实验至少重复三次,并计算每次测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检查了该方法是否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