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15-bis(3',5'-di-tert-butylphenyl)-10-(amino)porphyrinato]zinc(II) | 438457-4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15-bis(3',5'-di-tert-butylphenyl)-10-(amino)porphyrinato]zinc(II)
英文别名
Zn(II) 5-amino-10,20-bis(3,5-di-tert-butylphenyl)porphyrin
[5,15-bis(3',5'-di-tert-butylphenyl)-10-(amino)porphyrinato]zinc(II)化学式
CAS
438457-42-2
化学式
C48H53N5Zn
mdl
——
分子量
765.372
InChiKey
IMUSUYOTGPTNJO-YXILLDB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吡啶-3,4-二甲酸酐[5,15-bis(3',5'-di-tert-butylphenyl)-10-(amino)porphyrinato]zinc(II)吡啶 为溶剂, 以52%的产率得到Zn(II) 10-cinchomeronimide-5,15-bis(3,5-di-tert-butylphenyl)porphyrin
    参考文献:
    名称:
    内消旋辛丁酰亚胺附加内消旋连接的锌(II)二卟啉的高保真自分类组装
    摘要:
    在非配位溶剂中,内消旋肉桂酰亚胺附加的 Zn(II) 卟啉 2 形成环状三聚体,而双卟啉 7 表现出高保真自分类组装,形成离散的环状三聚体、四聚体和五聚体,从 7(in-in )、7(in)(-)(out) 和 7(out-out),分别通过对内消旋辛丁酰亚胺取代基的对映体和构象差异的几乎完美区分。在后者的自分类过程中,由两个吡啶基氮原子决定的二面角控制着聚集体的大小;来自 7(in-in) 的三聚体、来自 7(in)(-)(out) 的四聚体和来自 7(out-out) 的五聚体。(2)(3) 和 (R-7(out-out))(5) 的环状结构已通过单晶 X 射线衍射分析确定。
    DOI:
    10.1021/ja0611137
  • 作为产物:
    描述:
    [5,15-bis(3',5'-di-tert-butylphenyl)-10-(nitro)porphyrinato]zinc(II) 、 氟硼酸钠 在 Pd/C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3%的产率得到[5,15-bis(3',5'-di-tert-butylphenyl)-10-(amino)porphyrinato]zinc(II)
    参考文献:
    名称:
    Making conjugated connections to porphyrins: a comparison of alkyne, alkene, imine and azo links
    摘要:
    制备了一系列卟啉 5-9,其中芳基取代基通过偶氮桥、亚胺桥、烯烃桥和炔桥与卟啉连接。这些系统中芳基-卟啉电子耦合的强度是通过 Q 带吸收和发射光谱的红移和增强以及从苯基变为 4-硝基苯基取代基时的增量红移来评估的。偶氮键在卟啉和苯环之间提供最强的电子通讯。偶氮化合物5a和5c的晶体结构表明,卟啉和苯环几乎共面,而亚胺7a和烯烃8a在固态下明显扭曲。亚胺和炔连接的卟啉 还合成了二聚体18和23;炔连接的二聚体比其亚胺连接的类似物更加共轭。
    DOI:
    10.1039/b109915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Directly Linked Zinc(II) Porphyrin–Imide Dyads and Energy Gap Dependence of 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作者:Naoya Yoshida、Tomoya Ishizuka、Katsuyuki Yofu、Masataka Murakami、Hiroshi Miyasaka、Tadashi Okada、Yasushi Nagata、Akira Itaya、Hyun Sun Cho、Dongho Kim、Atsuhiro Osuka
    DOI:10.1002/chem.200204588
    日期:2003.6.16
    to determine the rates of photoinduced charge separation, 1ZP* - Im --> ZP+ - Im-, and subsequent thermal charge recombination ZP+ - Im- --> ZP - Im. The free-energy gap dependence (energy gap law) has been probed from the normal to the nearly top region for the charge separation rate alone, and only the inverted region for the charge recombination rate. Although both of the energy gap dependencies
    已经制备了一系列的(II)卟啉-亚胺二联体(ZP-Im),其中供电子的ZP部分直接与中位的电子接受酰亚胺部分相连,用于检查分子内的能隙依赖性具有大电子耦合的电子转移反应。X射线晶体结构揭示了酰亚胺部分朝向卟啉平面的近乎垂直的构象。电荷分离的能隙1ZP *-Im-> ZP +-Im-通过改变电子接受酰亚胺部分以覆盖DMF中约0.8 eV的范围而变化。通过皮秒-飞秒瞬态吸收研究,已在三种溶剂(甲苯,THF和DMF)中获得了确定的电子转移证据,这使我们能够确定光致电荷分离的速率,1ZP *-Im-> ZP +-Im-,然后进行热电荷重组ZP +-Im--> ZP-Im。仅从电荷分离速率的正态到接近顶部的自由能隙依赖关系(能量隙定律)就被探究了,对于电荷复合率,仅从倒置的区域进行了探究。尽管两个能隙依赖性都可以通过简化的半经典方程近似地再现,但是当我们考虑用一种平均频率模式代替高频振动的影响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