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hexyl-3,4-dihydro-2H-pyran | 94924-5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hexyl-3,4-dihydro-2H-pyran
英文别名
——
2-hexyl-3,4-dihydro-2H-pyran化学式
CAS
94924-56-8
化学式
C11H20O
mdl
——
分子量
168.279
InChiKey
IBMPOMPEWRNRP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undec-1-yn-5-ol二(三苯基膦)环戊二烯基氯化钌(II) 作用下, 以 正丁胺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60%的产率得到2-hexyl-3,4-dihydro-2H-pyran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催化Ru Vinylidenesnes环芳香异构和双同炔丙基醇的形成:苯并呋喃和异色酮的形成
    摘要:
    钌催化的芳香族均丙和双均丙炔醇的环异构化可有效提供苯并呋喃和异苯并二氢萘。这些(5-和6-过程被证明是化疗和区域选择性内切环化)从关键孺偏二中间体衍生的。胺/铵碱式酸对的存在对于催化循环至关重要。
    DOI:
    10.1021/ol902212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y of an Unexpected Iron-Catalyzed Carboetherification by Cooperative Metal and Ligand Substrate Interaction and Proton Shuttling
    作者:Osama El-Sepelgy、Aleksandra Brzozowska、Luis Miguel Azofra、Yoon Kyung Jang、Luigi Cavallo、Magnus Rueping
    DOI:10.1002/anie.201708240
    日期:2017.11.20
    An iron‐catalyzed cycloisomerization of allenols to deoxygenated pyranose glycals has been developed.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iron complex exhibits a dual catalytic role in that the non‐innocent cyclopentadienone ligand acts as proton shuttle by initial hydrogen abstraction from the alcohol and by facilitating protonation and deprotonation events in the isomerization
    已开发出催化的烯丙醇环氧化异构化为脱氧的喃糖糖基。结合实验和计算研究表明,络合物具有双重催化作用,因为非纯正的环戊二烯酮配体通过从醇中最初夺氢并在异构化和脱属步骤中促进质子化和去质子化事件而充当质子穿梭。分子轨道分析可以洞悉3,4-dihydro-2 H-喃的意外形成和选择性形成。
  • JPH02158694A
    申请人:——
    公开号:JPH02158694A
    公开(公告)日:1990-06-19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青蒿素H 肼,(5,5-二甲基-1,3,2-二噁磷己环-2-基)三甲基- 联硼酸新戊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酯含氢聚硅氧烷 甲基1,3,4-恶二嗪烷-4-羧酸酯 甲基(三氟甲基)-1,3-二环氧丙烷 氧杂吖丙因 氧杂卓 四乙基环四硅氧烷 双联(2-甲基-2,4-戊二醇)硼酸酯 双联(2,4-二甲基-2,4-戊二醇)硼酸酯 全氟-15-冠-5 二甲基二环氧乙烷 二环氧乙烷 [1,2]氧氮杂环辛烷-2-羧酸叔丁酯 N,N'',N“,N”''-(四氟二硼酸酯)双[μ-(2,3-丁二酮二碘肟)]二水合钴(II) N,N,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2-胺 7-[(1E)-1-乙氧基-1,3-丁二烯-1-基]-4-乙基-2,3,4,5-四氢氧杂卓 6-[(1E)-1-乙氧基-3-甲基-1,3-丁二烯-1-基]-4,4-二甲基-3,4-二氢-2H-吡喃 6-[(1E)-1-乙氧基-1,3-丁二烯-1-基]-4,4-二甲基-3,4-二氢-2H-吡喃 5-甲基-3,6-二氢-2H-1,2-恶嗪-2-甲酰氯 5-异丙基-3,6-二氢-2H-1,2-恶嗪-2-甲酰氯 5,5-二甲基-1,3,2-二氧杂硒环己烷 2-氧化物 5,5-二(溴甲基)-2-氯-1,3,2-二氧磷杂环己烷 5,5',6,6'-四氢-4H,4'H-2,2'-联吡喃 4-甲基-3,6-二氢-2H-1,2-恶嗪-2-甲酰氯 4-甲基-1-氧杂螺[5.5]十一碳烯 4-氧杂二环[3.2.1]辛-2-烯 4,5,6,7-四氢氧杂环壬四烯 4,4,5-三甲基-3,4-二氢-2H-吡喃-2-甲醛 3-甲基-N,N-二丙-2-基-1,3,2-氧氮杂磷脂-2-胺 3-甲基-2-(2,2,2-三氟乙氧基)-1,3,2-恶唑磷烷 3-叔丁基-2-乙氧基-1,3,2-恶唑磷烷 3-(甲氧基氨基)-2-异恶唑啉 3,9-二氯-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 3,4-二氢吡喃甲胺 3,4-二氢-4-甲基-2H-吡喃 3,4-二氢-2H-吡喃-2-甲醛 3,4-二氢-2H-吡喃-2,2-二基二甲醇 3,4-二氢-2H-吡喃 3,4-二氢-2,5-二甲基-2H-吡喃-2-甲醛 3,4-二氢-2,5-二甲基-2H-吡喃-2-甲醇 3,4-二氢-2,5-二丙基-2H-吡喃-2-甲醇 2H-吡喃,3,4-二氢-2-甲基- 2-羟甲基-3,4-二氢吡喃 2-甲基-5,6-二氢-4H-吡喃 2-甲基-3,4-二氢吡喃-2-甲醛 2-氯-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 2-氯-3-甲基-[1,3,2]氧氮杂-磷杂环戊烷 2-氧杂双环(3.2.1)辛-3,6-二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