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benzamide-6-methyl-4,5,6,7-tetrahydrobenzo[b]thiophene-3-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 76981-8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benzamide-6-methyl-4,5,6,7-tetrahydrobenzo[b]thiophene-3-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Ethyl 2-benzamido-6-methyl-4,5,6,7-tetrahydro-1-benzothiophene-3-carboxylate
2-benzamide-6-methyl-4,5,6,7-tetrahydrobenzo[b]thiophene-3-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76981-82-3
化学式
C19H21NO3S
mdl
——
分子量
343.447
InChiKey
OVEZUDMTMBOSL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7
  • 拓扑面积:
    83.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benzamide-6-methyl-4,5,6,7-tetrahydrobenzo[b]thiophene-3-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65.1 %的产率得到2-Benzamido-6-methyl-4,5,6,7-tetrahydro-1-benzothiophene-3-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类新型四氢苯并噻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菌评价
    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设计了一系列新的四氢苯并噻吩衍生物。新设计的分子是通过药物化学途径合成的,并通过使用 NMR 和 HR-MS 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已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进行了合成化合物的生物学评价。使用市售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作为对照。体外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抑制细菌生长的功效,包括大肠杆菌(MIC:0.64-19.92 μM)、铜绿假单胞菌(MIC:0.72-45.30 μM)、沙门氏菌(MIC:0.72-45.30 μM)、 MIC:0.54–90.58 μ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1.11–99.92 μM)。特别是,化合物3b显示出优异的活性,针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1.11μM,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1.00μM,针对沙门氏菌的MIC值为0.54μM,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11μM。根据结果​​,确定了一种有前途的先导化合物用于未来的开发。
    DOI:
    10.1039/d2md00373b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四氢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及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氢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及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四氢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为如式I所示化合物I;其中,R1和R2为C1‑4饱和/不饱和烃基、‑OCH3、‑OCH2CH3、苯基、取代苯基、‑NO2、‑COR、‑OH、‑F、‑Cl、‑Br、‑I、‑H其中的一种;R1与R2相同或不同;R3为‑F、‑Cl、‑Br、‑I、‑OH、氨基、C1‑4饱和/不饱和烃基、‑OCH3、‑OCH2CH3、‑H其中的一种;n≥5,n为整数。该化合物通过抑制脂多糖合成通路中的ATP依赖性转运蛋白的合成,有效抑制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抗大肠杆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公开号:
    CN113501807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errissin; Duc; Narcisse,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80, vol. 15, # 5, p. 413 - 418
    作者:Perrissin、Duc、Narcisse、et al.
    DOI:——
    日期:——
  • PERRISSIN M.; LUU DUC C.; NARCISSE G.; BAKRI-LOGEAIS F.; HUGUET F., EUR. J. MED. CHEM.-CHIM. THER., 1980, 15, NO 5, 413-418
    作者:PERRISSIN M.、 LUU DUC C.、 NARCISSE G.、 BAKRI-LOGEAIS F.、 HUGUET F.
    DOI:——
    日期:——
  • 四氢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及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申请人:重庆科技学院
    公开号:CN11350180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氢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及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四氢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为如式I所示化合物I;其中,R1和R2为C1‑4饱和/不饱和烃基、‑OCH3、‑OCH2CH3、苯基、取代苯基、‑NO2、‑COR、‑OH、‑F、‑Cl、‑Br、‑I、‑H其中的一种;R1与R2相同或不同;R3为‑F、‑Cl、‑Br、‑I、‑OH、氨基、C1‑4饱和/不饱和烃基、‑OCH3、‑OCH2CH3、‑H其中的一种;n≥5,n为整数。该化合物通过抑制脂多糖合成通路中的ATP依赖性转运蛋白的合成,有效抑制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抗大肠杆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 Design,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evaluation of a novel class of tetrahydrobenzothiophene derivatives
    作者:Lin Lai、Jinhua Yang、Wanlin Sun、Xiaoyan Su、Jun Chen、Xinan Chen、Shuchen Pei
    DOI:10.1039/d2md00373b
    日期:——
    In this study, a new series of tetrahydrobenzothiophene derivatives have been designed. Newly designed molecul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rough a medicinal chemistry route, and their characterization was done by using NMR and HR-MS techniques.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has been done on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 marketed antibiotics such as ciprofloxacin and
    在这项研究中,设计了一系列新的四氢苯并噻吩衍生物。新设计的分子是通过药物化学途径合成的,并通过使用 NMR 和 HR-MS 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已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进行了合成化合物的生物学评价。使用市售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作为对照。体外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抑制细菌生长的功效,包括大肠杆菌(MIC:0.64-19.92 μM)、铜绿假单胞菌(MIC:0.72-45.30 μM)、沙门氏菌(MIC:0.72-45.30 μM)、 MIC:0.54–90.58 μ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1.11–99.92 μM)。特别是,化合物3b显示出优异的活性,针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1.11μM,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1.00μM,针对沙门氏菌的MIC值为0.54μM,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11μM。根据结果​​,确定了一种有前途的先导化合物用于未来的开发。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