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4-formyl-2-methylphenyl)butyramide | 761412-2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4-formyl-2-methylphenyl)butyramide
英文别名
N-(4-formyl-2-methylphenyl)butanamide
N-(4-formyl-2-methylphenyl)butyramide化学式
CAS
761412-28-6
化学式
C12H15NO2
mdl
——
分子量
205.257
InChiKey
VAJBVKKBFOBIQ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83.4±30.0 °C(Predicted)
  • 密度:
    1.11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46.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4-formyl-2-methylphenyl)butyramid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甲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7.0h, 生成 N-(2-methyl-4-{[(5-methylpyridin-2-yl)amino]methyl}phenyl)butyr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氟吡汀和瑞替加滨的卡巴类似物,具有改善的抗氧化性和降低醌类代谢物形成的风险
    摘要:
    为了为 K V 7 钾通道开放剂氟吡汀和瑞替加滨提供更安全的替代品,以基于配体的方法对氧化敏感的三氨基芳基支架进行了修饰,以获得抗氧化的卡巴衍生物。其中一些新型类似物形成醌类代谢物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并具有有效的 K V 7.2/3 开放活性。
    DOI:
    10.1002/cmdc.202200262
  • 作为产物:
    描述:
    N-(4-cyano-2-methylphenyl)butyramide甲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74%的产率得到N-(4-formyl-2-methylphenyl)butyr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氟吡汀和瑞替加滨的卡巴类似物,具有改善的抗氧化性和降低醌类代谢物形成的风险
    摘要:
    为了为 K V 7 钾通道开放剂氟吡汀和瑞替加滨提供更安全的替代品,以基于配体的方法对氧化敏感的三氨基芳基支架进行了修饰,以获得抗氧化的卡巴衍生物。其中一些新型类似物形成醌类代谢物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并具有有效的 K V 7.2/3 开放活性。
    DOI:
    10.1002/cmdc.20220026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SUBSTITUTED ANILINE DERIVATIVES<br/>[FR] DERIVES D'ANILINE SUBSTITUES
    申请人:LUNDBECK & CO AS H
    公开号:WO2004080950A1
    公开(公告)日:2004-09-23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iline derivatives of the general formula I or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s thereof and their use.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苯胺生物或其药用可接受盐及其用途。
  • Highly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Synthesis of the Key Intermediate of Telmisartan
    作者:Jianhong Zhao、Yicheng Xiong、Wu-Lin Yang、Fan Yang、Yu Jin
    DOI:10.1021/acs.oprd.1c00025
    日期:2021.4.16
    We reported herein an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method to access 1,7′-dimethyl-2′-propyl-2,5′-bi(1H-benzimidazole) 1, a key intermedi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telmisartan. The synthetic route was based on readily available o-methylaniline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and the target product 1 was prepared through a six-step process, including amidation, formylation, cyclization, hydrolysis, amidine, and oxidation
    我们在本文中报道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可访问1,7'-二甲基-2'-丙基-2,5'-双(1 H-苯并咪唑)1,这是替米沙坦合成的关键中间体。合成途径基于容易获得的邻甲基苯胺作为起始原料,并且通过六步法制备目标产物1,包括酰胺化,甲酰化,环化,解,am和氧化。制备1的总产率以100g规模为51.5%,纯度为99.91%。该方法的显着特征包括经济且容易获得的起始原料,操作简便和环境友好,这适合于工业生产。
  • 一种替米沙坦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南京国星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142338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替米沙坦关键中间体2‑正丙基‑4‑甲基‑6‑(1′‑甲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化工领域,它是以价格廉价的邻苯甲胺作为起始原料,与丁酰氯酰化得到Z‑2,并通过甲基化生成(Z‑3),接着与六亚甲基四胺反应生成重要的中间体(Z‑4)而不是传统路线一中的需要通过皂化产成羧酸的甲酯化合物。化合物(Z‑4)经过硝化生成硝基化合物(Z‑5),用铁粉取代碳经过一步反应还原、环化得到化合物(Z‑7),在进一步和N‑甲基邻苯二胺反应得到2‑正丙基‑4‑甲基‑6‑(1′‑甲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双咪唑)。该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且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得的产品纯度高,收率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 Substituted aniline derivatives
    申请人:Greve R. Daniel
    公开号:US20060167087A1
    公开(公告)日:2006-07-27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iline derivatives of the general formula I or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s thereof and their use.
    本发明涉及一般式I的苯胺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用途。
  • SUBSTITUTED ANILINE DERIVATIVES
    申请人:H. LUNDBECK A/S
    公开号:EP1606247A1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