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8-oxo-8H-cyclohepta[b]naphthalene-7,9-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 | 111501-0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8-oxo-8H-cyclohepta[b]naphthalene-7,9-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8-oxo-8H-cyclohepta[b]naphthalene-7,9-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8-Oxo-8H-cyclohepta[b]naphthalin-7,9-dicarbonsaeure-dimethylester
8-oxo-8H-cyclohepta[b]naphthalene-7,9-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111501-07-6
化学式
C19H14O5
mdl
——
分子量
322.317
InChiKey
MBUJMSWEYUOOI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3
  • 重原子数:
    24.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69.6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8-oxo-8H-cyclohepta[b]naphthalene-7,9-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3-羟基-N,N-二乙基苯胺 在 indium(III) triflate 作用下, 反应 1.0h, 以47%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极化螺旋香豆素:[1,5]适马重排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摘要:
    将苯酚加到环状α,β-不饱和酯中,然后进行分子内酯交换和[1,5]σ重排的串联过程,可得到一系列基于先前未知的3-氨基-7-羟基苯并[3,4]的螺旋香豆素。环庚[1,2 - c ] chromen-6-核。这些具有β-酮酸酯部分的新型极化香豆素已被用于合成显示绿色荧光的更硬的和螺旋状的香豆素-吡唑啉酮。极性溶剂中香豆素-吡唑啉酮的排放增加取决于S 1状态的性质。预计香豆素-吡唑啉酮具有两个垂直的能量态:一个弱吸收的S 1(1 LE),然后一个明亮的S2状态(1 CT)。在极性溶剂中,1 CT可以稳定在1以下LE并可能变成荧光状态。荧光光谱的溶剂变色证实了这一理论预测。这些香豆素-吡唑啉酮杂合物中存在NH···O═C分子内氢键,可促进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该过程导致与基态电子状态的无障碍圆锥形相交,并打开了与荧光有效竞争的无辐射失活通道。CT状态的溶剂稳定化会增加ESIPT的势
    DOI:
    10.1021/acs.joc.0c02978
  • 作为产物:
    描述:
    1,3-丙酮二羧酸二甲酯2,3-萘基二缩醛哌啶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54%的产率得到8-oxo-8H-cyclohepta[b]naphthalene-7,9-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极化螺旋香豆素:[1,5]适马重排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摘要:
    将苯酚加到环状α,β-不饱和酯中,然后进行分子内酯交换和[1,5]σ重排的串联过程,可得到一系列基于先前未知的3-氨基-7-羟基苯并[3,4]的螺旋香豆素。环庚[1,2 - c ] chromen-6-核。这些具有β-酮酸酯部分的新型极化香豆素已被用于合成显示绿色荧光的更硬的和螺旋状的香豆素-吡唑啉酮。极性溶剂中香豆素-吡唑啉酮的排放增加取决于S 1状态的性质。预计香豆素-吡唑啉酮具有两个垂直的能量态:一个弱吸收的S 1(1 LE),然后一个明亮的S2状态(1 CT)。在极性溶剂中,1 CT可以稳定在1以下LE并可能变成荧光状态。荧光光谱的溶剂变色证实了这一理论预测。这些香豆素-吡唑啉酮杂合物中存在NH···O═C分子内氢键,可促进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该过程导致与基态电子状态的无障碍圆锥形相交,并打开了与荧光有效竞争的无辐射失活通道。CT状态的溶剂稳定化会增加ESIPT的势
    DOI:
    10.1021/acs.joc.0c0297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ied; Schwenecke, Chemische Berichte, 1958, vol. 91, p. 566,571
    作者:Ried、Schwenecke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