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nitrophenyl)-3-phenyloxirane | 53774-34-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nitrophenyl)-3-phenyloxirane
英文别名
——
2-(2-nitrophenyl)-3-phenyloxirane化学式
CAS
53774-34-8
化学式
C14H11NO3
mdl
——
分子量
241.246
InChiKey
NXUBDSJOSBLAM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58.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nitrophenyl)-3-phenyloxiranepotassium tert-butyl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15%的产率得到3-hydroxy-3-phenyl-1,3-dihydro-indol-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反离子控制 t-BuO 介导的单电子转移至硝基芪以构建 N-羟基吲哚或羟吲哚
    摘要:
    叔丁醇解锁了硝基芳烃中嵌入的新反应模式。研究发现,在室温下,硝基芪与叔丁醇钠接触即可产生 N-羟基吲哚,无需任何添加剂。将抗衡离子改为钾改变了反应结果,通过前所未有的双氧转移反应和随后的 1,2-苯基迁移仅产生羟吲哚。机理实验证实这些反应通过自由基中间体进行,并表明抗衡离子配位控制是否形成羟吲哚或 N-羟基吲哚产物。
    DOI:
    10.1002/anie.202104319
  • 作为产物:
    描述:
    1-硝基-2-[(E)-2-苯基乙烯基]苯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60%的产率得到2-(2-nitrophenyl)-3-phenyloxir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反离子控制 t-BuO 介导的单电子转移至硝基芪以构建 N-羟基吲哚或羟吲哚
    摘要:
    叔丁醇解锁了硝基芳烃中嵌入的新反应模式。研究发现,在室温下,硝基芪与叔丁醇钠接触即可产生 N-羟基吲哚,无需任何添加剂。将抗衡离子改为钾改变了反应结果,通过前所未有的双氧转移反应和随后的 1,2-苯基迁移仅产生羟吲哚。机理实验证实这些反应通过自由基中间体进行,并表明抗衡离子配位控制是否形成羟吲哚或 N-羟基吲哚产物。
    DOI:
    10.1002/anie.2021043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Epoxid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with a Benzyne-Triggered Sulfur Ylide
    作者:Mei-Mei Lou、Han Wang、Li Song、Hong-Yi Liu、Zhong-Qiu Li、Xiao-Shuang Guo、Fu-Geng Zhang、Bin Wang
    DOI:10.1021/acs.joc.6b00760
    日期:2016.7.15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epoxides from carbonyl compounds, sulfoxides, and benzyne is presented. The strategy involved an epoxidation by a sulfur ylide which is formed in situ from sulfoxide and benzyne through the S–O bond insertion and deprotonation. This one-pot reaction proceeds under mild and base-free conditions, providing a convenient way to introduce the substituted methylene
    提出了一种由羰基化合物,亚砜和苯炔合成环氧化物的有效方法。该策略涉及由亚砜和亚砜通过S-O键插入和去质子化在原位形成的叶立德进行环氧化。该一锅法反应在温和且无碱的条件下进行,提供了将取代的亚甲基引入羰基碳的简便方法。
  • Copper-Catalyzed Sulfinyl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Sulfinamides
    作者:Mengting Kou、Ziqiang Wei、Zhen Li、Bin Xu
    DOI:10.1021/acs.orglett.2c03414
    日期:2022.11.25
    A copper-catalyzed sulfinyl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sulfinamides with aldehyde-derived N-tosylhydrazones is described. This approach enables facile acces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sulfoxides via novel and efficient S–N/S–C bond interconversions, features broad substrate scope, and accommodates various functional groups as well as pharmacophores. Moreover, the given sulfinyl cross-coupling
    描述了亚磺酰胺与醛衍生的N-甲苯磺酰腙的铜催化亚磺酰交叉偶联反应。这种方法能够通过新颖高效的 S-N/S-C 键互变轻松构建结构多样的亚砜,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并适应各种官能团和药效团。此外,给定的亚磺酰基交叉偶联反应可以放大到克级,并直接从醛类以一锅法进行。进一步的转化证明了所产生的亚砜的广泛用途。进行了初步的机理研究,揭示了可能的反应途径。
  • Bakke,J.M.; Lorentzen,G.B., Acta chemica Scandinavica. Series B: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1974, vol. 28, p. 650 - 656
    作者:Bakke,J.M.、Lorentzen,G.B.
    DOI:——
    日期:——
  • Chrzescinski,O., Diss. <Strassburg 1911>, S. 42
    作者:Chrzescinski,O.
    DOI:——
    日期:——
  • Chrzescinski,O., Diss. <Strassburg 1911>, S. 43
    作者:Chrzescinski,O.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银松素 铒(III) 离子载体 I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 钠3-(4-甲氧基苯基)-2-苯基丙烯酸酯 重氮基乙酸胆酯酯 醋酸(R)-(+)-2-羟基-1,2,2-三苯乙酯 酸性绿16 邻氯苯基苄基酮 那碎因盐酸盐 那碎因[鹼] 达格列净杂质54 辛那马维林 赤藓型-1,2-联苯-2-(丙胺)乙醇 赤松素 败脂酸,丁基丙-2-烯酸酯,甲基2-甲基丙-2-烯酸酯,2-甲基丙-2-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