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N1,N2,N2-tetrabenzylhydrazine-1,2-dicarboxamide compound with 3,7,11,15-tetraaza-1,9(1,3),5,13(1,4)-tetrabenzenacyclohexadecaphane-2,8,10,16-tetraone (1:1) | 1240158-49-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N1,N2,N2-tetrabenzylhydrazine-1,2-dicarboxamide compound with 3,7,11,15-tetraaza-1,9(1,3),5,13(1,4)-tetrabenzenacyclohexadecaphane-2,8,10,16-tetraone (1:1)
英文别名
——
N1,N1,N2,N2-tetrabenzylhydrazine-1,2-dicarboxamide compound with 3,7,11,15-tetraaza-1,9(1,3),5,13(1,4)-tetrabenzenacyclohexadecaphane-2,8,10,16-tetraone (1:1)化学式
CAS
1240158-49-9
化学式
C30H30N4O2*C32H28N4O4
mdl
——
分子量
1011.19
InChiKey
MQUYRUHWRLWQN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45
  • 重原子数:
    76.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1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181.08
  • 氢给体数:
    6.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偶氮二甲酰胺作为模板结合基元用于构建氢键分子穿梭
    摘要:
    偶氮二甲酰胺 (R(2)NCON=NCONR(2)) 显示可作为组装前所未有的偶氮官能化氢键组装 [2] 轮烷的新模板。此外,通过氮-氮键的氢化-脱氢策略,这些结合位点可以可逆且有效地与其偶氮形式相互转化。这种新型的化学可切换控制元件已在刺激响应分子穿梭机中实现,该穿梭机通过可逆的偶氮/水偶氮相互转换工作,产生大幅度的净位置变化,并在穿梭的两种状态下对大环的结合位点进行很好的区分。这些分子穿梭机能够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运行:通过两个可逆且独立的化学事件以离散模式运行,重要的是,在通过催化酯键形成反应的连续方式中,穿梭充当有机催化剂。在后者中,将穿梭的两种状态结合到这个简单的化学反应网络中,促进了大环在丝线的两个氮基和碳基站之间的动态易位,允许发生能量上坡的酯化过程。
    DOI:
    10.1021/ja101151t
  • 作为产物:
    描述:
    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以100%的产率得到N1,N1,N2,N2-tetrabenzylhydrazine-1,2-dicarboxamide compound with 3,7,11,15-tetraaza-1,9(1,3),5,13(1,4)-tetrabenzenacyclohexadecaphane-2,8,10,16-tetraone (1:1)
    参考文献:
    名称:
    偶氮二甲酰胺作为模板结合基元用于构建氢键分子穿梭
    摘要:
    偶氮二甲酰胺 (R(2)NCON=NCONR(2)) 显示可作为组装前所未有的偶氮官能化氢键组装 [2] 轮烷的新模板。此外,通过氮-氮键的氢化-脱氢策略,这些结合位点可以可逆且有效地与其偶氮形式相互转化。这种新型的化学可切换控制元件已在刺激响应分子穿梭机中实现,该穿梭机通过可逆的偶氮/水偶氮相互转换工作,产生大幅度的净位置变化,并在穿梭的两种状态下对大环的结合位点进行很好的区分。这些分子穿梭机能够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运行:通过两个可逆且独立的化学事件以离散模式运行,重要的是,在通过催化酯键形成反应的连续方式中,穿梭充当有机催化剂。在后者中,将穿梭的两种状态结合到这个简单的化学反应网络中,促进了大环在丝线的两个氮基和碳基站之间的动态易位,允许发生能量上坡的酯化过程。
    DOI:
    10.1021/ja101151t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