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is(6H,8aH)-6-cyanoindolizidine | 76616-8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is(6H,8aH)-6-cyanoindolizidine
英文别名
(6S,8aS)-1,2,3,5,6,7,8,8a-octahydroindolizine-6-carbonitrile
cis(6H,8aH)-6-cyanoindolizidine化学式
CAS
76616-86-9;76616-87-0
化学式
C9H14N2
mdl
——
分子量
150.224
InChiKey
NQCDSBXPNRCCBR-RKDXNWH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8
  • 重原子数:
    11.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27.0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is(6H,8aH)-6-cyanoindolizidine盐酸lithium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9.0h, 生成 6-diphenylmethyleneindoliz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Studies on antispasmodics. VI. Synthesis of N-alkyl 6- and 7-diarylmethyleneindolizidinium bromides.
    摘要:
    作为寻找新解痉药的一部分,我们合成了 N-烷基 6- 和 7-二芳基亚甲基吲嗪溴化物 (1-8),通过与 N- 类比,由于其刚性哌啶环结构,预计其可能表现出有效的抗胆碱能活性。烷基2-和3-二芳基亚甲基喹啉鎓溴化物(I)。用苯基锂或2-噻吩基溴化镁处理乙氧基羰基吲哚里西啶(13和22),然后脱水,得到二芳基亚甲基吲哚里西啶(25、26、29和30)。用溴甲烷季铵化 6-取代衍生物(25 和 26),得到两种异构体甲基溴,反式(1a 和 2a)和顺式甲基溴(1b 和 2b),以及 7-取代衍生物(29 和 30)还提供了相应的反式-(5a和6a)和顺式-甲基溴化物(5b和6b)。这些甲基溴化物的立体化学通过 1H- 和 13C-NMR 谱中 N+-甲基信号的化学位移得到证实。 6-和7-二芳基羟甲基吲哚里西啶(23、24、27 和28)的立体化学也由它们的IR 和13C-NMR 光谱确定。
    DOI:
    10.1248/cpb.28.2783
  • 作为产物:
    描述:
    2-吡咯烷-2-乙醇氯化亚砜乙醇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83h, 生成 cis(6H,8aH)-6-cyanoindoliz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Studies on antispasmodics. VI. Synthesis of N-alkyl 6- and 7-diarylmethyleneindolizidinium bromides.
    摘要:
    作为寻找新解痉药的一部分,我们合成了 N-烷基 6- 和 7-二芳基亚甲基吲嗪溴化物 (1-8),通过与 N- 类比,由于其刚性哌啶环结构,预计其可能表现出有效的抗胆碱能活性。烷基2-和3-二芳基亚甲基喹啉鎓溴化物(I)。用苯基锂或2-噻吩基溴化镁处理乙氧基羰基吲哚里西啶(13和22),然后脱水,得到二芳基亚甲基吲哚里西啶(25、26、29和30)。用溴甲烷季铵化 6-取代衍生物(25 和 26),得到两种异构体甲基溴,反式(1a 和 2a)和顺式甲基溴(1b 和 2b),以及 7-取代衍生物(29 和 30)还提供了相应的反式-(5a和6a)和顺式-甲基溴化物(5b和6b)。这些甲基溴化物的立体化学通过 1H- 和 13C-NMR 谱中 N+-甲基信号的化学位移得到证实。 6-和7-二芳基羟甲基吲哚里西啶(23、24、27 和28)的立体化学也由它们的IR 和13C-NMR 光谱确定。
    DOI:
    10.1248/cpb.28.278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udies on antispasmodics. VI. Synthesis of N-alkyl 6- and 7-diarylmethyleneindolizidinium bromides.
    作者:KAGARI YAMAGISHI、EIICHI KOSHINAKA、NOBUO OGAWA、KAZUYA MITANI、TOMOYASU NISHIKAWA、HIDEO KATO、MIYOJI HANAOKA
    DOI:10.1248/cpb.28.2783
    日期:——
    As part of a search for new antispasmodics, we have synthesized N-alkyl 6- and 7-diarylmethyleneindolizidinium bromides (1-8), which might be expected to exhibit potent anticholinergic activities due to the rigid piperidine ring structure, by analogy with N-alkyl 2- and 3-diarylmethylenequinolizidinium bromides (I). Treatment of ethoxycarbonylindolizidines (13 and 22) with phenyllithium or 2-thienylmagnesium bromide, followed by dehydration, afforded diarylmethyleneindolizidines (25, 26, 29 and 30). Quaternization of the 6-substituted derivatives (25 and 26) with methyl bromide afforded two isomeric methobromides, the trans- (1a and 2a) and the cis-methobromides (1b and 2b), and the 7-substituted derivatives (29 and 30) also afforde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 (5a and 6a) and cis-methobromides (5b and 6b). The stereochemistries of these methobromid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chemical shifts of the N+-methyl signals in the 1H- and 13C-NMR spectra. The stereochemistries of 6- and 7-diarylhydroxymethylindolizidines (23, 24, 27 and 28) were also determined from their IR and 13C-NMR spectra.
    作为寻找新解痉药的一部分,我们合成了 N-烷基 6- 和 7-二芳基亚甲基吲嗪溴化物 (1-8),通过与 N- 类比,由于其刚性哌啶环结构,预计其可能表现出有效的抗胆碱能活性。烷基2-和3-二芳基亚甲基喹啉鎓溴化物(I)。用苯基锂或2-噻吩基溴化镁处理乙氧基羰基吲哚里西啶(13和22),然后脱水,得到二芳基亚甲基吲哚里西啶(25、26、29和30)。用溴甲烷季铵化 6-取代衍生物(25 和 26),得到两种异构体甲基溴,反式(1a 和 2a)和顺式甲基溴(1b 和 2b),以及 7-取代衍生物(29 和 30)还提供了相应的反式-(5a和6a)和顺式-甲基溴化物(5b和6b)。这些甲基溴化物的立体化学通过 1H- 和 13C-NMR 谱中 N+-甲基信号的化学位移得到证实。 6-和7-二芳基羟甲基吲哚里西啶(23、24、27 和28)的立体化学也由它们的IR 和13C-NMR 光谱确定。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长春内日啶 钩藤碱e 钩藤碱d 钩藤碱A 钩藤碱 C 钩藤碱 虎皮楠生物碱B 甲基二氯镓 流涎胺 栗精胺 柯诺辛B 柯诺辛 恩卡林碱 F 异钩藤碱 异帽叶碱 异去氢钩藤碱 帽柱叶碱 四氢-吲哚嗪-1,3-二酮 去氢钩藤碱 卡拉巴宾 六氢吲嗪-8-酮 六氢吲哚嗪-3,7-二酮 六氢-5(1H)-吲嗪硫酮 六氢-3(2H)-吲嗪硫酮 八氢吲嗪 八氢-6,7-吲嗪二醇 八倾吲嗪三醇 二环[2.2.1]庚烷-2-醇,3-(二甲氨基)-,[1S-(内,内)]-(9CI) 丙酸,2,2-二甲基-,八氢-7,8-二羟基-1,6-中氮茚二基酯,1S-(1.α.,6.β.,7.α.,8.β.,8a.β.)- 一叶萩碱 一叶秋碱 α.-塔洛-九吡喃糖,1,6:2,3-二脱水-4,7,8,9-四脱氧- [(1S,6S,7S,8R,8aR)-1,7,8-三羟基-1,2,3,5,6,7,8,8a-八氢吲嗪-6-基] 丁酸酯 N-[(1S,6S,7R,8R,8aR)-1,7,8-三羟基辛氢-6-吲哚嗪基]乙酰胺 8a-乙炔基-2,3,5,6,7,8-六氢-1H-吲嗪 8-氨基-3-氧代八氢-1-吲嗪羧酸 8-中氮茚醇,八氢-1,6,7-三(苯基甲氧基)-,1S-(1.α.,6.β.,7.α.,8.β.,8a.β.)- 6,7-二羟基苦马豆素 5(1H)-中氮茚酮,六氢-,(R)- 4-氨基-1H-苯并咪唑-6-羧酸 2-甲基-5-氧代八氢-3-吲嗪甲醛 1-甲基八氢-1-吲哚嗪并l 1,7,8-中氮茚三醇,八氢-6-(1-甲基丙基)氨基- 1,6,7-中氮茚三醇,八氢-8-甲氧基-,1S-(1.α.,6.β.,7.α.,8.β.,8a.β.)- 1,2-异亚丙基苦马豆素 (八氢吲哚啉-8-基)-甲醇 (R)-12-羟基十八烷酸 (8aS)-六氢-5,8-吲嗪二酮 (6S,7R,8R,8aR)-1,2,3,5,6,7,8,8a-八氢吲嗪-6,7,8-三醇 (6R,8AS)-6-(8-氨基-1-溴咪唑并[1,5-A]吡嗪-3-基)六氢中氮-3(2H)-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