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hydroperoxy-2-(4-methoxyphenyl)-4,5-diphenyl-4-imidazole | 1914-97-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hydroperoxy-2-(4-methoxyphenyl)-4,5-diphenyl-4-imidazole
英文别名
4-Hydroperoxy-2--4,5-diphenyl-<4H>isoimidazol;2-Anisil-4,5-diphenyl-4-hydroperoxy-4-H-imidazol;2-(4-methoxy-phenyl)-4,5-diphenyl-4H-imidazol-4-yl hydroperoxide;4-Hydroperoxy-2-(4-methoxyphenyl)-4,5-diphenylimidazole
4-hydroperoxy-2-(4-methoxyphenyl)-4,5-diphenyl-4-imidazole化学式
CAS
1914-97-2
化学式
C22H18N2O3
mdl
——
分子量
358.397
InChiKey
LNXUYXYBQSJIC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54.1±60.0 °C(Predicted)
  • 密度:
    1.20±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63.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4-hydroperoxy-2-(4-methoxyphenyl)-4,5-diphenyl-4-imidazole咪唑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26%的产率得到4-((tert-butyldimethylsilyl)peroxy)-2-(4-methoxyphenyl)-4,5-diphenyl-4-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1,2-二氧杂环丁烷作为高能中间体和可能的化学激发途径在过氧化物中的Lophine的化学发光中形成的证据。
    摘要:
    分别由碱和氟化物诱导的源自Lophine的氢过氧化物和甲硅烷基过氧化物的化学发光(CL)反应机理的动力学研究为形成1,2-二氧杂环丁烷作为该化合物的高能中间体(HEI)提供了证据。 CL转换。这是使用线性哈米特关系推测的,这与在HEI生成的过渡态上形成负电荷(ρ> 1)一致。此HEI导致化学激发与整体低单重激发态的形成量子产率的分解(Φ小号从1.1至14.5×10 -5 ë摩尔-1); 尽管如此,Φ小号= 1.20×10 -3 ë摩尔-1两种过氧化物均被溴取代时观察到。给电子取代基的使用增加了化学激发效率,同时也降低了HEI的形成和分解的速率。从取代基效应的角度,根据文献数据讨论了HEI分解和化学激发的不同可能途径。将来可以探索该系统用于分析和标记目的,或者用于通过化学激发进行生物氧化。
    DOI:
    10.1021/acs.joc.1c00230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氧基苯甲醛 在 ammonium acetate 、 氧气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4-hydroperoxy-2-(4-methoxyphenyl)-4,5-diphenyl-4-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1,2-二氧杂环丁烷作为高能中间体和可能的化学激发途径在过氧化物中的Lophine的化学发光中形成的证据。
    摘要:
    分别由碱和氟化物诱导的源自Lophine的氢过氧化物和甲硅烷基过氧化物的化学发光(CL)反应机理的动力学研究为形成1,2-二氧杂环丁烷作为该化合物的高能中间体(HEI)提供了证据。 CL转换。这是使用线性哈米特关系推测的,这与在HEI生成的过渡态上形成负电荷(ρ> 1)一致。此HEI导致化学激发与整体低单重激发态的形成量子产率的分解(Φ小号从1.1至14.5×10 -5 ë摩尔-1); 尽管如此,Φ小号= 1.20×10 -3 ë摩尔-1两种过氧化物均被溴取代时观察到。给电子取代基的使用增加了化学激发效率,同时也降低了HEI的形成和分解的速率。从取代基效应的角度,根据文献数据讨论了HEI分解和化学激发的不同可能途径。将来可以探索该系统用于分析和标记目的,或者用于通过化学激发进行生物氧化。
    DOI:
    10.1021/acs.joc.1c002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ocation effect of an OH group on the chemiluminescence efficiency of 4-hydroperoxy-2-(o-, m-, or p-hydroxyphenyl)-4,5-diphenyl-4H-isoimidazoles
    作者:Mitsuru Tsunenaga、Hiroshi Iga、Masaru Kimura
    DOI:10.1016/j.tetlet.2005.01.084
    日期:2005.3
    In studying the location effect of an OH group on the chemiluminescence efficiency of 4-hydroperoxy-2-(o-, m-, or p-hydroxyphenyl)-4,5-diphenyl-4H-isoimidazoles 4, we foun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4a with o-OH was 0.28 times that of lophine peroxide on initiation with KOH/MeOH. When the trigger base was changed to TBAF/THF, efficiency was 530-fold in dry DMF. The efficiency of 4b with m-OH or 4c with p-OH showed no such dramatic change. (C) 2005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