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bis(5-nitrosalicylidene)-p-phenylenediamine | 38226-3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bis(5-nitrosalicylidene)-p-phenylenediamine
英文别名
2-{(E)-[(4-{[(Z)-(2-hydroxy-5-nitrophenyl)methylidene]amino}phenyl)imino]methyl}-4-nitrophenol;2-[[4-[(2-hydroxy-5-nitrophenyl)methylideneamino]phenyl]iminomethyl]-4-nitrophenol
N,N'-bis(5-nitrosalicylidene)-p-phenylenediamine化学式
CAS
38226-32-3
化学式
C20H14N4O6
mdl
——
分子量
406.354
InChiKey
FTLPSJSHMJUAD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88.2±55.0 °C(Predicted)
  • 密度:
    1.4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5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uII(2,2’-bipyridine)2(EtOH)2](ClO4)2N,N'-bis(5-nitrosalicylidene)-p-phenylenediamine乙醇 为溶剂, 以60-65的产率得到2-methanimidoyl-4-nitrophenolate;2-pyridin-2-ylpyridine;ruthenium(2+);perchl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钌(II)/(III)联吡啶杂螯合物,具有酚亚胺功能。合成,晶体结构,光谱和电子转移性质以及溶液反应性
    摘要:
    [Ru(bpy)2(L')] ClO 4 [py = 2,2'-联吡啶; L'= - OC 6 H 3(R)C(R')NH; R = R'= H 1a ; R = H,R'= CH 3 1b;R = NO 2,R'= H 1c ]是通过裂解双核的N–N和NC–(脂族和芳族)键合成的亚胺功能。1a的单晶结构确定已验证了1的形成。该复合物在可见光区域表现出很强的MLCT跃迁,在紫外光区域表现出配体内的跃迁,并且在700 nm附近表现出中等强度的发射。量子产率(φ发光处理的)在77 K(乙醇–甲醇,4:1玻璃)在2.2×10 -2 –6.5×10 -3范围内变化,具体取决于1中的L' 。该配合物显示钌(III) -钌(II)和钌(IV) -钌(III)氧化的范围0.52-0.77和1.71-1.97 V相对于 分会分别。对于1a和1b,一个配体 居中 氧化作用 接近2 V,对于所有配合物,两个 联吡啶基于减少已经在范围中检测到-1
    DOI:
    10.1039/b001663m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钌(II)/(III)联吡啶杂螯合物,具有酚亚胺功能。合成,晶体结构,光谱和电子转移性质以及溶液反应性
    摘要:
    [Ru(bpy)2(L')] ClO 4 [py = 2,2'-联吡啶; L'= - OC 6 H 3(R)C(R')NH; R = R'= H 1a ; R = H,R'= CH 3 1b;R = NO 2,R'= H 1c ]是通过裂解双核的N–N和NC–(脂族和芳族)键合成的亚胺功能。1a的单晶结构确定已验证了1的形成。该复合物在可见光区域表现出很强的MLCT跃迁,在紫外光区域表现出配体内的跃迁,并且在700 nm附近表现出中等强度的发射。量子产率(φ发光处理的)在77 K(乙醇–甲醇,4:1玻璃)在2.2×10 -2 –6.5×10 -3范围内变化,具体取决于1中的L' 。该配合物显示钌(III) -钌(II)和钌(IV) -钌(III)氧化的范围0.52-0.77和1.71-1.97 V相对于 分会分别。对于1a和1b,一个配体 居中 氧化作用 接近2 V,对于所有配合物,两个 联吡啶基于减少已经在范围中检测到-1
    DOI:
    10.1039/b001663m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uning of reversible thermochromic properties of salicylaldehyde Schiff bases through the substitution of methoxy and nitro groups
    作者:Mengyu Shi、Chen Xu、Zhihong Yang、Lei Wang、Shujuan Tan、Guoyue Xu
    DOI:10.1016/j.molstruc.2019.01.012
    日期:2019.4
    Abstract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ew kinds of reversible thermochromic materials, four salicylaldehyde Schiff bases (BSP1-4) substituted with methoxy and nitro group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reversible thermochromic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All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NMR, IR, UV–vis, TG-DSC, and SEM techniques. Through HNMR, IR and UV–vis spectra, four target products
    摘要 本研究为探索新型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合成了四种被甲氧基和硝基取代的水杨醛席夫碱(BSP1-4),并研究了它们的可逆热致变色性能。所有化合物均通过 HNMR、IR、UV-vis、TG-DSCSEM 技术进行表征。通过 HNMR、IR 和 UV-vis 光谱,四种目标产物显示不同的颜色。UV-Vis 光谱表明,BSPs 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可以通过改变电子跃迁模式来控制吸收波长,从而导致样品颜色的差异。随着浅色样品的增加,ΔE1的含量逐渐增加,直至最大值为48.6。TG-DSC 结果表明 BSP 在 350 °C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SEM图像显示四种BSP样品的表面形貌不同,包括片状、棒状和条状。使用变温 FT-IR 光谱、固体 UV-Vis 光谱和响应时间评估 BSP 样品的热致变色性能。进行 DFT 计算以合理化 Enol 和 Ketone 形式的 BSP 样品的光学行为。变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