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dimethoxypropylphosphanyl)ethyl]methoxyethylamine)(N,N-(diethyl)dithiocarbamate)nitridorhenium(V)]Cl | 784153-3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dimethoxypropylphosphanyl)ethyl]methoxyethylamine)(N,N-(diethyl)dithiocarbamate)nitridorhenium(V)]Cl
英文别名
——
[(bis[(dimethoxypropylphosphanyl)ethyl]methoxyethylamine)(N,N-(diethyl)dithiocarbamate)nitridorhenium(V)]Cl化学式
CAS
784153-34-0
化学式
C28H61N3O5P2ReS2*Cl
mdl
——
分子量
867.549
InChiKey
CXBZDZKNQWTINZ-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ReNCl2(PPh3)2]bis[(diphenylphosphanyl)ethyl]methylaminesodium N,N-diethyldithiocarbamate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30%的产率得到[(bis[(dimethoxypropylphosphanyl)ethyl]methoxyethylamine)(N,N-(diethyl)dithiocarbamate)nitridorhenium(V)]Cl
    参考文献:
    名称:
    [M(N)(DTC)(PNP)]+ (M = 99Tc, Re; DTC = Dithiocarbamate; PNP = Heterodiphosphane) 的合成、溶液态和固态结构表征
    摘要:
    通式 [M(N)(DTC)(PNP)]+ 的单阳离子氮杂络合物(其中 M 是 99Tc 或 Re,DTC 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配体的单阴离子形式,PNP 是具有叔含胺的五元间隔基)是通过在二氯甲烷/醇混合物中与不稳定的前体 [M(N)Cl2(PPh3)2] 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制备的。代表性铼配合物 [Re(N)(dedc)(pnp2)][PF6] (1) 的分子结构显示出扭曲的方形锥体几何形状,其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硫和二磷烷磷原子跨越四个配位位置赤道平面。如果氮基氮与弱键合的反式 N-二膦杂原子之间的额外相互作用,则分子几何形状可以被视为伪八面体。溶液中的结构,由多核 NMR 光谱和 ESI 光谱确定,它是单体,与固态相同。用烷基取代配合物 1、2、5 和 6 中磷原子上的苯基既没有改变反应过程,也没有改变所得配合物的组成。这些结果,以及在这些反应中没有产生包含两个相同双齿配体的对称配合物的观察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以下结论:由
    DOI:
    10.1002/ejic.2003006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金刚烷双吖丙啶 甲基-双吖丙啶-溴 氮杂环丁二烯 全氟-1,3-二氮杂-1-甲基环戊-3-烯 二氢-5-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5-亚硝基-2,4,6-三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2,4,6-三乙基-1,3,5-[4H]-二噻嗪 三环戊基膦四氟硼酸盐 三异丁基二氢二噻嗪 N-亚硝基二噻嗪 5H-四唑 5-异丙基-1,3,5-二噻嗪烷 5-(3-甲基戊烷-3-基)-6H-1,3,4-噻二嗪-2-胺 4-重氮基-1,2,3-三唑 4-甲氧基-3,3,5-三甲基-3H-吡唑1-氧化物 4-甲基-1,2-二氮杂螺(2.5)辛-1-烯 4-(三氟甲基)-1,2-二硫杂-3,5lambda2-二氮杂环戊-3-烯 4,5-二甲基-2,3-二丙基-2,3-二氢-噻唑 4,4-二乙基-3,5-二甲基-4H-吡唑 3H-吡咯 3-甲基-3H-吖丙因-3-乙醇 3-甲基-3H-双吖丙啶-3-乙胺 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醇 3-溴-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异丙基-3H-双吖丙啶 3-氯-3-乙基双吖丙啶 3-氟-3-(2,2,2-三氟乙氧基)-3H-二氮杂环丙烯 3-叔丁基双吖丙啶 3,5-二(三氟甲基)-1-硫杂-2,4,6-三氮杂环己-2,4-二烯 3,4-二甲氧基-1,2,5-噻二唑 1-氧化物 3,4-二氢-3,3-二甲基-1,2,5-噻二唑 3,4-二氢-1,2,5-噻二唑 3,4,4,5-四甲基-4H-吡唑 3,3-双(三氟甲基)-3H-双吖丙啶 3,3-二氟-3H-双吖丙啶 2H-咪唑-2-硫酮 2H-咪唑 2H-吡咯 2-吡嗪基-锂 2-叔丁基亚氨基-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全氢-1,3,2-二氮杂磷 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1,3,2-二氮杂磷环戊烷 2-(1,3,5-二噻嗪烷-5-基)乙醇 2,4-二甲基-6-异丁基-1,3,5-二噻嗪 2,4,6-三甲基-1,3,5-二噻嗪 2,3,3-三氟-N,N-二甲基丙烯酰基酰胺 2,2,5,5-四甲基-2,5-二氢-吡嗪 2,2,4,6-四氯-2L5-1,3,5,2-三氮杂膦咛 2(4)-异丙基-4(2),6-二甲基二氢(4H)1,3,5-二噻嗪 1H-噻喃并[3,4-d]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