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丙哌嗪是左旋羟丙哌嗪的消旋体。左旋羟丙哌嗪是一种新型镇咳药,它克服了基消旋体对中枢神经的副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镇咳效果。该药物于1988年在意大利上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备受关注。
应用羟丙哌嗪作为非鸦片类镇咳剂,作用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体外研究中,Dropropizine 作用于中国仓鼠V79和人类EUE细胞时,并未显示出致突变或致畸变的遗传毒性反应。然而,在微粒体组分S9存在的情况下,碳酸锂显示了轻微的遗传毒性效应,而Mazindol 则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遗传毒性。
生物活性在体内研究中,Dropropizine 处理猫时,其止咳活性显著低于 Pinacidil 和 Codeine。然而,100 mg/kg 体重腹腔注射 Dropropizine 的效果与口服 EEPF (200 mg/kg) 相似,能够产生28.3%的止咳活性,而 Prenoxdiazine 则为24.7%。Dropropizine (100 mg/kg) 的止咳作用效果接近 S. althaeae 粘液,但低于 E. officinalis。
化学性质羟丙哌嗪从苯结晶时熔点为 105℃至 108℃。急性毒性实验中,大鼠静脉注射 LD50 值为200 mg/kg,口服剂量则为750 mg/kg。对于 S-左旋羟丙哌嗪(Levodropropizine),其从丙酮结晶时熔点为98至100℃,且 [α]D25 值为 -10°(C=1.0,乙醇)。小鼠和大鼠口服 LD50 分别为 1287.2 mg/kg 和 886.6 mg/kg;腹腔注射的 LD50 值分别为 408.0 mg/kg 和 401.3 mg/kg。R-右旋羟丙哌嗪从丙酮结晶时熔点为104~105℃,且 [α]D25 值为 +9.7°(C=1.0,乙醇)。其小鼠和大鼠口服 LD50 分别为 871.7 mg/kg 和 721.3 mg/kg;腹腔注射的 LD50 值分别为 408.0 mg/kg 和 401.3 mg/kg。
合成方法羟丙哌嗪可通过以下步骤合成:首先,通过对甲苯磺酰氯与异亚丙基甘油缩合生成中间体。接着,在低温下进行硼氢化钠还原和氯仿提取后,获得(S)-1,2-异亚丙基甘油。随后,通过苯基哌嗪的回流反应结晶得到左旋羟丙哌嗪,其熔点为99~101℃,且 [α]D20 值为 -9.8°(C=1%,乙醇)。该合成过程中的产率分别为76.7%、77.5%和 96.0%,最终收率为70.2%。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左羟丙哌嗪 | levodropropizine | 99291-25-5 | C13H20N2O2 | 236.314 |
1-(2,3-环氧基丙基)-4-苯基哌嗪 | 1-(1-phenyl-4-piperazino)-2,3-epoxypropane | 72566-27-9 | C13H18N2O | 218.299 |
—— | (-) 3-(4-phenyl-piperazin-1-yl)-propanediol | —— | C13H20N2O2 | 236.314 |
—— | (R,S)-3-(4-phenyl-1-piperazinyl)-1,2-propanediol diacetate | 142730-57-2 | C17H24N2O4 | 320.389 |
—— | 4-phenylpiperazine-1-carbaldehyde | 51420-33-8 | C11H14N2O | 190.245 |
N-苯基哌嗪 | 4-phenyl-1-piperazine | 92-54-6 | C10H14N2 | 162.235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左羟丙哌嗪 | levodropropizine | 99291-25-5 | C13H20N2O2 | 236.314 |
—— | D,L-Dropropizine N,N-Dioxide | 152237-41-7 | C13H20N2O4 | 268.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