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osphorus sulfide | 12037-82-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osphorus sulfide
英文别名
1,5-Bis(sulfanylidene)-2,4,6,8,9-pentathia-1lambda5,3,5lambda5,7-tetraphosphatricyclo[3.3.1.03,7]nonane;1,5-bis(sulfanylidene)-2,4,6,8,9-pentathia-1λ5,3,5λ5,7-tetraphosphatricyclo[3.3.1.03,7]nonane
phosphorus sulfide化学式
CAS
12037-82-0
化学式
P4S7
mdl
——
分子量
348.357
InChiKey
AMEBXDAVXIEOJ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08°C
  • 沸点:
    523°C
  • 密度:
    2.190
  • 溶解度:
    微溶于CS2
  • 稳定性/保质期:
    遇水分解为硫化氢,在酸或碱中也会分解。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9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4.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339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4.1

SDS

SDS:216ae6bd670a4f74f4b3c4362cb44d39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七硫化四磷;七硫化亚磷
化学品英文名称: Phosphorus hepta sulfid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2037-82-0
分子式: P 4 S 7
分子量: 348.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七硫化四磷;七硫化亚磷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七硫化四磷 100 12037-82-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4.1类 易燃固体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误服或吸入本品会中毒。本品分解出的硫化氢,有腐蚀刺激作用,尤其对眼睛、呼吸道的刺激。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5.65 与多数氧化物发生强烈反应,易引起燃烧。
危险性概述: A72 易燃、具刺激性
安全措施: B04 远离热源、火种,贮于阴凉通风处
B09 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B20 密闭包装,并贮于干燥通风处
B21 密闭包装,并贮于阴凉通风处
B22 容器密封,避免震动、撞击
B34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B41 切忌与氧化剂等共储混运
B72 用水彻底冲洗身体接触部位
B77 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B78 吸入,给输氧或作人工呼吸,就医
B80 误食,饮温水,催吐,就医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静卧休息。产重者立即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热或摩擦极易燃烧。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盐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的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出有毒的或易燃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氧化磷、磷烷。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禁止用水。禁止用泡沫。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水和泡沫灭火
闪点(℃):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浅黄色结晶,浅灰色粉末或熔融固体。
pH:
熔点(℃): 310
沸点(℃): 523
相对密度(水=1): 2.19(1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P 4 S 7
分子量: 348.3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有机硫化物。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接触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氧化硫、氧化磷、磷烷。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具刺激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41004
UN编号: 133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金属桶(罐)或塑料桶外花格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1 类易燃固体。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3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合成制备方法为:4P+7S→P4S7

将50克红磷与86克硫磺混合均匀,取一半放入大口径敞口反应管中,在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过程中,将反应物加热至100℃。再用小火从前端将混合物加热至开始反应,由于反应放热,全部呈熔融状态。然后慢慢加热到接近开始蒸馏的温度。接着在二氧化碳气流中冷却凝固。将凝固物粉碎,在提取器中用300毫升二硫化碳进行提取(约48小时)。所得结晶物再用同样方法重结晶,在避免吸湿的情况下吸滤后,在100℃的氢气流中干燥。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hosphorus sulfide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二硫化碳 为溶剂, 生成 phosphorous tri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Bjorholm; Jakobse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1, vol. 113, # 1, p. 27 - 32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硫化四磷 在 I2 作用下,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phosphorus 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Treadwell, W. D.; Beeli, C., Helvetica Chimica Acta, 1935, vol. 18, p. 1161 - 1171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solid state <sup>31</sup>P NMR study of the synthesis of phosphorus sulfides from PCl<sub>3</sub> and H<sub>2</sub>S in microporous materials
    作者:Garry SH Lee、Christopher I Ratcliffe、John A Ripmeester
    DOI:10.1139/v98-147
    日期:1998.11.1
    producing phosphorus sulfide clusters in the pores. A rich chemistry was observed and monitored by solid state 31P NMR. The presence of P4S3, α-P4S5, β-P4S6, and P4S7 inside the NaY α-cages was demonstrated, as well as a new species that is possibly a third geometric isomer of P4S4 with C3v symmetry. 129Xe NMR showed the exclusion of Xe from the micropores by the phosphorus sulfides. Sulfides lower than
    已经研究了 PCl3 和 PCl3-H2S 混合物与微孔材料 Silicalite、ALPO-5、NaY、NaX 和 NaA 的相互作用和反应,目的是在孔隙中产生硫化磷簇。通过固态 31 P NMR 观察和监测丰富的化学物质。证明了 NaY α-笼内存在 P4S3、α-P4S5、β-P4S6 和 P4S7,以及可能是具有 C3v 对称性的 P4S4 的第三种几何异构体的新物种。129Xe NMR 表明硫化磷从微孔中排除了 Xe。低于 P4S7 的硫化物足够小,它们在 NaY α 笼内经历快速的伪各向同性重新定向。关键词:硫化磷,沸石内簇合成。
  • N.m.r.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P<sub>4</sub>S<sub>8</sub>
    作者:Jeal-Jacques Barieux、Michel C. Démarcq
    DOI:10.1039/c39820000176
    日期:——
    N.m.r.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primary product of the desulphuration of P4S9 by Ph3P is P4S8, a new species of limited stability.
    近红外光谱证据表明,Ph3P 对 P4S9 的脱硫作用的主要产物是 P4S8,这是一种稳定性有限的新品种。
  • Behrens, H.; Kinzel, K.; Huber, L., Angewandte Chemie, 1959, vol. 71, p. 375 - 375
    作者:Behrens, H.、Kinzel, K.、Huber, L.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P: MVol.C, 134, page 311 - 313
    作者:
    DOI:——
    日期:——
  • Topson, R. D.; Wilkins, C. J.,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 1956, vol. 3, p. 187 - 189
    作者:Topson, R. D.、Wilkins, C.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