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hexyloxy)phenylimino)methyl]benzoic acid | 251307-9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hexyloxy)phenylimino)methyl]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
4-[(E)-{[4-(Hexyloxy)phenyl]imino}methyl]benzoic acid;4-[(4-hexoxyphenyl)iminomethyl]benzoic acid
4-[(4-(hexyloxy)phenylimino)methyl]benzoic acid化学式
CAS
251307-98-9
化学式
C20H23NO3
mdl
——
分子量
325.408
InChiKey
HHLOWLJPBRFFK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03.3±35.0 °C(Predicted)
  • 密度:
    1.0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58.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SDS

SDS:c46f2f6a2cbb6b82dd364273b294f392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碘苯酚4-[(4-(hexyloxy)phenylimino)methyl]benzoic acid4-二甲氨基吡啶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92%的产率得到iodophenyl 4-[(4-(hexyloxy)phenylimino)methyl]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热稳定席夫碱/酯液晶的合成:计算、介晶和光学研究
    摘要:
    席夫碱超分子4-[(4-(己氧基)苯基亚氨基)甲基]苯甲酸和一系列新的席夫碱/酯键命名为4-取代苯基4-[(4-(己氧基)苯基亚氨基)甲基]苯甲酸酯液晶合成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偏光光学显微镜(POM)和紫外光谱对所制备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介晶和光学行为进行了表征。通过 FT-IR、1H-NMR、13C-NMR 和元素分析来阐明和确认合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所研究的系列包含不同大小的末端极性基团,在CH(CH3)2、H、I和F之间变化。发现超分子亚氨基酸二聚体是对映异构体,具有宽的SmA相和良好的N相范围。其他系列的末端取代的希夫碱/酯是介晶的,具有高热稳定性的SmA相,但碘衍生物除外,它表现出二态SmA和N相。研究了核的位置和取向以及末端取代基类型和中间相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范德华体积、哈米特取代系数、归纳西格玛常数和其他几何参数影响的计算理论研究。研究表明
    DOI:
    10.3390/molecules24173032
  • 作为产物:
    描述:
    4-庚氧基苯胺对醛基苯甲酸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93%的产率得到4-[(4-(hexyloxy)phenylimino)methyl]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热稳定席夫碱/酯液晶的合成:计算、介晶和光学研究
    摘要:
    席夫碱超分子4-[(4-(己氧基)苯基亚氨基)甲基]苯甲酸和一系列新的席夫碱/酯键命名为4-取代苯基4-[(4-(己氧基)苯基亚氨基)甲基]苯甲酸酯液晶合成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偏光光学显微镜(POM)和紫外光谱对所制备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介晶和光学行为进行了表征。通过 FT-IR、1H-NMR、13C-NMR 和元素分析来阐明和确认合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所研究的系列包含不同大小的末端极性基团,在CH(CH3)2、H、I和F之间变化。发现超分子亚氨基酸二聚体是对映异构体,具有宽的SmA相和良好的N相范围。其他系列的末端取代的希夫碱/酯是介晶的,具有高热稳定性的SmA相,但碘衍生物除外,它表现出二态SmA和N相。研究了核的位置和取向以及末端取代基类型和中间相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范德华体积、哈米特取代系数、归纳西格玛常数和其他几何参数影响的计算理论研究。研究表明
    DOI:
    10.3390/molecules241730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duced Phases of New H-bonded Supramolecular Liquid Crystal Complexes; Mesomorphic and Geometrical Estimation
    作者:Rua B. Alnoman、Hoda A. Ahmed、Mohamed Hagar、Khulood A. Abu Al-Ola、Bedor Sh. Alrefay、Bashayer A. Haddad、Raghad F. Albalawi、Razan H. Aljuhani、Lama D. Aloqebi、Shoaa F. Alsenani
    DOI:10.3390/molecules25071549
    日期:——
    New five rings architecture of 1:1 sup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ed (H-bonded) complexes were formed between 4-(2-(pyridin-4-yl)diazenyl-3-methylphenyl 4-alkoxybenzoates and 4-n-alkoxyphenyliminobenzoic acids. Mesomorphic and optical behaviors of three systems designed complexes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polarizing optical microscopy (POM). H-bonded interactions
    4-(2-(吡啶-4-基)二氮烯基-3-甲基苯基4-烷氧基苯甲酸酯和4-n-烷氧基苯基亚苯甲酸之间形成了1:1超分子氢键(H键合)络合物的新五环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和偏光光学显微镜 (POM) 研究了三种系统设计的配合物的光学行为。通过 FT-IR 光谱证实了氢键相互作用。通过密度泛函理论 (DFT) 估计进行了计算计算实验评估与理论预测相关,结果表明,所有制备的配合物都具有诱导近晶 C (SmC) 和向列温度范围的对映三中间相。此外,DFT 预测所有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都具有非此外,芳环的π-π堆积在观察到的相的介晶性质和热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讨论了设计配合物的前沿分子轨道(HOMO和LUMO)和分子静电势(MEP)之间的能量变化,并将其与实验结果联系起来。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