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methylbenzyl)benzo[d]thiazol-2-amine | 1260250-1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methylbenzyl)benzo[d]thiazol-2-amine
英文别名
N-[(2-methylphenyl)methyl]-1,3-benzothiazol-2-amine
N-(2-methylbenzyl)benzo[d]thiazol-2-amine化学式
CAS
1260250-13-2
化学式
C15H14N2S
mdl
MFCD16209098
分子量
254.356
InChiKey
WLBPEVZRFSVDD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3
  • 拓扑面积:
    53.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2-methylbenzyl)-N'-phenylthiourea氧气 、 palladium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以59%的产率得到N-(2-methylbenzyl)benzo[d]thiazol-2-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钯催化的CH官能化/分子内CS键形成,在合成2-取代的苯并噻唑中使用分子氧作为再氧化剂
    摘要:
    通过钯催化的CH官能化/分子内CS键形成过程,分子氧(O 2)被成功地用作环氧化苯硫基苯甲腈1a - s的再氧化剂,从而导致了一种高效,绿色的合成2-芳基苯并噻唑2a - s的方法。。氟化铯(CsF)的加入大大增强了反应,产生了具有良好官能团耐受性的各种取代的2-芳基苯并噻唑。还发现硫脲4a – j是使用钯/ O 2催化剂体系进行环化过程的合适底物,因此生成了2-氨基苯并噻唑5a – j。Ĵ。由芳基异硫氰酸酯6和胺7一锅法合成2-氨基苯并噻唑5a – j也很成功。
    DOI:
    10.1002/adsc.2010006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tal-Free Synthesis of 2-Aminobenzothiazoles via Iodine-Catalyzed and Oxygen-Promoted Cascade Reactions of Isothiocyanatobenzenes with Amines
    作者:Yuanshuang Xu、Bin Li、Xinying Zhang、Xuesen Fan
    DOI:10.1021/acs.joc.7b01683
    日期:2017.9.15
    the cascade reactions of isothiocyanatobenzenes with primary or secondary amines by using iodine as a catalyst and oxygen as an oxidant is presented. Mechanistically, the formation of the title compounds involves the in situ formation of the required benzothiourea intermediate followed by its intramolecular cro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of a C(sp2)–H bond and a S–H bond. To our knowledge, this should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合成方法,通过使用碘作为催化剂,氧气作为氧化剂,通过异硫氰酸根合苯与伯胺或仲胺的级联反应,合成2-氨基苯并噻唑。从机理上讲,标题化合物的形成涉及原位形成所需的苯并硫脲中间体,然后其分子内的C(sp 2)-H键和S-H键交叉脱氢偶联。就我们所知,这应该是第一个实例,其中使用碘作为催化剂,以分子氧作为氧化剂,以水为副产物,在无金属条件下由简单廉价的异硫氰酸酯和胺有效制备2-氨基苯并噻唑。与文献协议相比,该方法消除了使用邻卤取代的前体,昂贵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和危险的氧化剂。
  • Copper‐catalyzed one‐pot coupling reactions of aldehydes (ketones), tosylhydrazide and 2‐amino(benzo)thiazoles: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i>N</i> ‐alkylated (benzo)thiazoles
    作者:Zengyang Xie、Ruijiao Chen、Mingfang Ma、Lingdong Kong、Jun Liu、Cunde Wang
    DOI:10.1002/aoc.5124
    日期:2019.10
    An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C–N bond formation methodology for the synthesis of N‐alkylated (benzo)thiazoles was developed, via the copper‐catalyzed one‐pot two‐step reactions of 2‐amino(benzo)thiazoles and aldehydes (ketones) with tosylhydrazide. This cross‐coupling reaction proceeded smoothly and tolerated a broad range of functional groups (46 examples). A variety of functionalized N‐alkylated (benzo)thiazoles
    通过2-氨基(苯并)噻唑与醛(酮)的铜催化一锅两步反应,开发了一种用于合成N烷基化(苯并)噻唑的有效,实用的CN键形成方法。甲苯磺酰肼。这种交叉偶联反应进行得很顺利,并能耐受各种官能团(46个例子)。以中等至高收率获得了各种功能化的N烷基化(苯并)噻唑。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该方案也可以实现克级的芬替尼(抗炎药)合成。
  • 一种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河南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7311959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异硫氰酸苯/萘酯和伯胺溶于溶剂中,加入催化剂碘和氧化剂,在80‑150℃条件下,进行一锅多步串联反应制得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该合成方法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原子经济性高,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为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且绿色环保的新方法。
  • 一种N-烷基(苯并)噻唑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济宁医学院
    公开号:CN110229121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一种N‑烷基(苯并)噻唑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羰基化合物:0.4‑‑0.8 mmol、对甲苯磺酰肼0.4‑‑0.8 mmol和溶剂4‑‑10 mL置于烧瓶中,在30℃‑‑80℃下反应1 h‑‑3 h;将2‑氨基噻唑类0.4 mmol、金属铜盐0.04‑‑0.08 mmol和碱物质0.4‑‑1.2 mmol加入反应体系中,然后升温100℃‑‑150℃,持续反应2 h‑‑5 h;结束反应得到反应产物A:对得到产物A进行提纯、杂质分离后得到纯净的N‑烷基(苯并)噻唑。本发明以羰基化合物和磺酰肼制备中间体磺酰腙,在催化剂和碱性条件下,再与2‑氨基噻唑类物质反应制得产物。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产物收率高,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同时,还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可实现消炎药物法奈替唑的合成,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一种杂芳胺与胺反应合成取代杂芳胺的方法
    申请人:温州大学
    公开号:CN106565631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芳胺与胺反应合成取代杂芳胺的方法,以无机碱为促进剂,杂芳胺与胺直接进行脱氨气的烷基化反应得到N‑取代杂芳胺衍生物,反应温度为130~200℃,反应时间为24‑48小时,副产物为氨气;此技术方案,使用无机碱为促进剂、廉价易得的胺类为烷基化试剂,在氮气保护、密封、无溶剂条件下,杂芳胺与胺进行脱氨气的N‑烷基化反应可直接合成得到N‑取代杂芳胺衍生物。该反应方法直接,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副产物为氨气,污染小,可回收利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1-(3-乙基-5-羟基-2(3H)-苯并噻唑基)-2-丙酮 齐拉西酮砜 阳离子蓝NBLH 阳离子荧光黄4GL 锂2-(4-氨基苯基)-5-甲基-1,3-苯并噻唑-7-磺酸酯 铜酸盐(4-),[2-[2-[[2-[3-[[4-氯-6-[乙基[4-[[2-(硫代氧代)乙基]磺酰]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羟基-kO)-5-硫代苯基]二氮烯基-kN2]苯基甲基]二氮烯基-kN1]-4-硫代苯酸根(6-)-kO]-,(1:4)氢,(SP-4-3)- 铜羟基氟化物 钾2-(4-氨基苯基)-5-甲基-1,3-苯并噻唑-7-磺酸酯 钠3-(2-{(Z)-[3-(3-磺酸丙基)-1,3-苯并噻唑-2(3H)-亚基]甲基}[1]苯并噻吩并[2,3-d][1,3]噻唑-3-鎓-3-基)-1-丙烷磺酸酯 邻氯苯骈噻唑酮 西贝奈迪 螺[3H-1,3-苯并噻唑-2,1'-环戊烷] 螺[3H-1,3-苯并噻唑-2,1'-环己烷] 葡萄属英A 草酸;N-[1-[4-(2-苯基乙基)哌嗪-1-基]丙-2-基]-2-丙-2-基氧基-1,3-苯并噻唑-6-胺 苯酰胺,N-2-苯并噻唑基-4-(苯基甲氧基)- 苯酚,3-[[2-(三苯代甲基)-2H-四唑-5-基]甲基]- 苯胺,N-(3-苯基-2(3H)-苯并噻唑亚基)- 苯碳杂氧杂脒,N-1,2-苯并异噻唑-3-基- 苯甲基2-甲基哌啶-1,2-二羧酸酯 苯并噻唑正离子,2-[3-(1,3-二氢-1,3,3-三甲基-2H-吲哚-2-亚基)-1-丙烯-1-基]-3-乙基-,碘化(1:1) 苯并噻唑正离子,2-[(2-乙氧基-2-羰基乙基)硫代]-3-甲基-,溴化 苯并噻唑啉 苯并噻唑-d4 苯并噻唑-6-腈 苯并噻唑-5-羧酸 苯并噻唑-5-硼酸频哪醇酯 苯并噻唑-4-醛 苯并噻唑-4-乙酸 苯并噻唑-2-磺酸钠 苯并噻唑-2-磺酸 苯并噻唑-2-磺酰氟 苯并噻唑-2-甲醛 苯并噻唑-2-甲酸 苯并噻唑-2-甲基甲胺 苯并噻唑-2-基磺酰氯 苯并噻唑-2-基叠氮化物 苯并噻唑-2-基-邻甲苯-胺 苯并噻唑-2-基-己基-胺 苯并噻唑-2-基-(4-氯-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4-氟-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4-乙氧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2-甲氧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2,6-二甲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对甲苯基)甲醇 苯并噻唑-2-乙酸甲酯 苯并噻唑-2-乙腈 苯并噻唑-2(3H)-酮N2-[1-(吡啶-4-基)乙亚基]腙 苯并噻唑-2 - 丙基 苯并噻唑,6-(3-乙基-2-三氮烯基)-2-甲基-(8CI)